标签: 大料

  • 32种常见香料的基本特性及八款经典配方

    香料不管是在卤水、炖肉、火锅底料中、都非常常见,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对它们的特性还是不太了解,今天我就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给朋友们汇总32种最常见的香料,以及它们的的基本特性及8款经典配方,喜欢的收藏。

    一、15种增香型香辛料:

    1、香叶:

    香叶主要起到增香的作用,特别适宜肉类烹调,在炖煮肉类、500g肉类需要1-2片、调制50kg卤水时需要30克左右、在腌制食品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增香祛异的作用。

    2、小茴香:

    小茴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调味品,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经常用到的香料。能够有效去除肉腥味,使之重新添香。用量比例一般500克肉类加小茴香3克、酱汤卤水,一般是50kg汤,加30克

    茴香油:200克新鲜茴香切碎,与600克油一同倒入容器中泡一晚上,然后倒入锅中小火熬制1小时即可。炒腥味比较重的菜肴时可以放一些。

    3、八角也叫大茴香:

    八角常用用于卤、炸、煮、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羊肉、鸡猪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用量比例一般500克肉类加八角8克、50kg卤水汤,加100克。

    4、丁香:

    丁香味道是辛、香、苦,主要用于蒸、烧、煨、煮、卤等菜肴,丁香牛肉、丁香鸡、丁香干豆付、500克肉类加丁香2克、50kg卤水加丁香20克。

    5、草豆蒄:

    草豆蔻可以有效地祛腥增香,烹饪时,放入草豆蔻可以去异味、增辛香。川菜中常用到草豆蔻,火锅底料里就有草豆蔻,麻辣烫里也有草豆蔻,腌制泡菜也会用到草豆蔻。500克肉类加草豆蔻2克,50kg卤水加30克草豆蒄。

    6香茅草:

    香茅草属于亚热带一种香料,新鲜香茅草香气比较浓烈常用于海南鸡肉饭、烤鱼、泰式冬阴功汤及卤水等,让味道更加的鲜嫩奇香。干香茅草常用来打成粉及熬卤水用。卤水的用量比例是5Okg汤或水需要120克香茅草。

    7百里香:

    百里香在烹饪海鲜、肉类、鱼类等食物时,加入少量百里香粉可有效祛除腥味,增加菜肴风味。在腌制鸡、鸭、羊肉、牛肉,再用来烤制,香味尤为突出。

    8、孜然:

    孜然,香辣味浓郁,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佐料,主要用于调味,提取香料等。

    9、辛夷:

    辛夷在炖、烧、焖制各种肉类原料时经常应用,用量比例500克肉类加辛夷2克50kg卤水15克。

    10、荆芥:

    荆芥有特殊的芳香,并具有去腥膻、增进食欲、除湿痹、消食下气、醒酒、助脾胃等保健功效。可生食,多作凉拌或调味配料或面料,也可熟食,尤其适合炖鱼,800克左右的鱼,需要添加荆芥4克。

    11、紫苏:

    紫苏味道辛、香,炒田螺吃螃蟹,煮鱼/炖鱼用的最多,味道非常香,也可以用于牛羊肉。

    12、白扣:

    白扣做为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卤菜中必备的。一般家里烧鸡烧鸭也必须要,香味十足。

    13、薄荷:

    1、新鲜的薄荷可以拌制各种荤料原料,比如鸡、牛肉、猪下货,增香效果特别明显。

    2、可以腌制牛肉,500克牛肉可以添加薄荷水15克。

    3、牛肋肉600克洗净,切成块,用高压锅压煮至牛肉软烂。取一个沙煲烧热,铺入新鲜薄荷叶90克,放入熟牛肋肉350克,淋入热的、压牛肉的清汤300克,上桌加热即可。

    14、桂皮:

    桂皮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增加香味。

    15、肉蔲:

    肉蔻香气浓烈、卤料中必备的、用量比例500g食材加肉蔻2克、50kg卤队加30克肉蔻。

    二、4种辛辣型香辛料:

    16、花掓:

    花椒主要增加麻味,用于卤水、炖肉、以及调制花椒油,椒麻汁。

    常用搭配

    (1)、麻椒60克洗净,放入开水中浸泡3分钟,然后沥干备用。

    (2)、锅中放入菜籽油300克,烧到8成热时,放入洋葱30克、大蒜15克炸香后捞出。

    (3)、将油温降到6成热时,放入麻椒、香叶3片、桂皮8克、盖上锅盖,静置5小时,花椒油就做好了。

    (4)、如果是制做卤水或制做酱汤,40千克的水或汤添加花椒的用量不要超过130-160克。

    (5)、鲜花掓汁、去籽鲜花椒60克,红小米辣10克、胡萝卜30克,白糖、白醋、芝麻油各4克,盐、味精各3克,水140克。所有原料放入粉碎机内,粉碎成蓉即可。

    17、辣椒:

    辣椒主要是起到调味作用,常用语各种家常菜,熬制红油,以及火锅底料,或卤水。

    (1)、红油辣子、色拉油3斤、菜籽油2斤、二荆条280克、小米椒280克、桂皮6克、八角6克、香叶2克、小茴香4克、丁香1克、油和辣椒的比例是4:1。

    (2)、将锅烧热,放入100克菜籽油、100克色拉油油温5成热,然后下入二荆条和小米椒,小火慢炒,直到炒干炒香为止。

    (3)、把炒好的辣椒放凉,然后磨成辣椒面使用。

    (4)、把八角、丁香、桂皮、香叶、小茴香也磨成粉末,放入到辣椒面的碗中。

    (5)、把色拉油、菜籽油混合,全部烧到油温6层热,然后一边搅拌辣椒面,一边倒油。

    (6)、最后搅拌好的辣椒面,放凉后,盖锅盖放置一晚即可使用,超级的香。香味十分浓郁,辣味醇厚。

    (7)、卤水一般50千克的水或汤添加干辣椒的用量不要超过60克-500克。

    18、白胡椒:

    白胡椒味道辛香,性辛温,温中散寒,下气。多用于祛异味、增辣味、香味。

    (1)、白胡椒、适合做羊肉、酸辣汤、烧鱼。汤的话一般4人量的汤用9克。

    (2)、用来腌制一些带有异味的肉类原料,如腌制牛、羊肉,每500克肉需要添加5克胡椒粉。

    (3)、如果用来制作卤水或者酱汤,50千克的水或汤添加白胡椒的用量不要超过70克-90克。

    19、黑胡椒:

    黑胡椒主要是去腥提香效,赠辣味的作用,常用用各种炖烧扒蒸鱼和肉,甚至有专门突出调料的黑胡椒牛排,黑胡椒牛柳等。

    (1)、黑胡椒粒500克、洋葱60克黄油80克、青椒红椒60克、牛骨汤800克、蚝油60克、美极鲜味汁50克。

    (2)、锅起火不放油、放入黑胡椒粒炒香、取出捣碎。

    (3)起锅放入黄油,油温4成热,放入洋葱丁、青红椒丁炒香,放入黑胡椒碎,倒入牛骨汤、鲜味汁、蚝油大火烧沸转小火熬制浓稠即可。

    三、9种祛异去血腥类香辛料:

    20、白芷:

    白芷味芳香微苦,主要作用是除腥去膻、脱臭除异味、对于鱼腥和羊肉膻味特别管用、常用在卤水、香肠、腌肉、炖鱼添加1-2片遮腥作用明显、炖1000克羊肉加5克白芷,在火锅底料和卤料时,能够很好的提味,保鲜,防止腐化的功效。

    (1)、白芷川芎鱼头汤:鱼头1000克、川穹5克、白芷5克、生姜5克。

    制做方法:白芷川穹洗净后浸泡一会,鱼头去腮洗净后倒入油锅里煎制,再撒入适量绍酒,然后一起与生姜放入炖锅里,加入冷水1300ml|盖上盖炖2小时。炖好后加入适量盐和鸡粉、胡椒粉、生抽即可。

    2、卤水:50kg卤水水,放白芷30克。

    21、草果:

    草果具有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膻味,增进菜肴味道,被誉为调味品中的“五香之一”。在炖鱼,炖肉时加入草果味道口感会更好,在煮牛羊肉时,加入草果,牛羊肉会更加清香可口,也常用在卤水,和其他家常菜中。

    用量比例:500g肉类,加草果2克、50kg卤小加草果45克。

    22、山奈:

    山奈具有较醇浓的芳香气味,微苦,有去腥解腻防腐的作用,山奈不仅能去腥,还能提鲜增香,能诱出食物的香味,增进食欲。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炖牛羊肉,或猪蹄、鸡肉等,用三奈和生姜做鱼,既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

    用料比例:500g肉类加山奈6克、50kg卤水加山奈80克。

    23、肉桂:

    肉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主要作用是遮盖所有红肉类食材的异味。它几乎是卤水组方的必备香料,同时也是五香粉的必备成分之一。常用于炖牛羊肉、鸡肉、猪蹄等每1kg肉类放肉桂6克、50kg卤水加肉蔻25克、1kg油脂需要3克肉桂,在做卤肉制品时肉桂和肉蔻来搭配使用,能使肉品本身物质的油腥味结合,最终激发和突出肉香味。

    24、木香:

    木香在菜肴中主要起到祛除异味,增加香味的作用,常与其他香料配制复合香辛料用于肉制品加工,可增加酱卤制品的复合香味。

    500g肉类食材的用量,需要木香2克、50kg卤水的用量是40克木香。

    25、干姜:

    干姜是五香卤水极其重要的料,真正的的干姜是经过特殊种植而成,水分少而辣味重,并不是鲜姜晒干就可以的。川式五香卤水中,干姜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味料,五香粉里就有这种干姜。

    26、良姜:

    良姜鲜的又叫干南姜,它的突出的功效就是祛异功能强大,并且还有着极强的定香功能,尤其是在卤制肉类食材,特别是一些腥气极重的食材如卤制蹄类时一定要用良姜,而不是生姜或是干姜,主要就是因为生姜与干姜在异味极强的食材之后,不仅对那些极腥的异味束手无策,甚至还会变成它们的帮凶,这可是许多老师父才知道的秘密。

    1kg肉类食材的用量,需要良姜6g、50kg卤水的用量,需良姜50克。

    27、枳壳:

    枳壳味辛甘,酸,在菜肴中主要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四、3种调色类香辛料:

    28、姜黄:

    姜黄可赋予食品黄色,常用于制作咖喱粉,或者需要色泽金黄的鸡菜,除此之外它的调味作用在于能够用来遮盖异味,多用于调制卤水或酱汤,以及在西餐中可以来烹制牛羊肉。

    29、藏红花:

    藏红花因为比较昂贵,也被称为“香料皇后”,多用于高端菜来调色,往往只需添加少许便会带出格外鲜亮的色泽。

    每藏红花4克配清水400克,藏红花汁入锅的最佳时机是菜肴出锅前10秒,时间太长颜色效果会降低。

    30、紫草:

    紫草是卤水、火锅底料当中常见的调色原料。在用紫草调色时,紫草与油脂的比例为1∶1000。先把油脂烧到五六成热,然后把紫草放到长柄密漏勺里,伸入油锅边炸边搅动,见油脂呈酒红色时,捞出紫草取油。如果熬制卤水,是50kg卤水,30克紫草。

    五、2种滋补类香辛料:

    31、当归:

    当归的性格比较直白,苦味和药味都比较重,也是滋补佳品,同时还能遮盖羊肉膻味。在卤菜制作当中,当归厚重的香味,以及本身特有的回味的香型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很多单纯的辛香料无法比拟的,当归的用量占整个食材重量的0.01%左右,如果是炖汤,可以搭配乌鸡、猪瘦肉、鸽子、老鸭等很多食材。一般十人份的炖汤,需要添加当归4克,50kg卤水的用量是当归20克。

    32、淮山:

    淮山主要是增加汤料的滋补功效。卤水50kg卤水需要加淮山20克。

    (1)、淮山西洋参排骨汤:洋参 25克, 淮山40克 ,芡实50克, 排骨500克, 陈皮 ,精盐少许。

    (2)、淮山党参鹌鹑汤:党参15克,淮山40克,鹌鹑2只,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六、香料经典配方

    1、秘制十三香配方:

    用料:八角500克,山奈200克,丁香150克,小茴香500克,草果400克,白蔻400克,香叶500克,干藿香300克,灵草600克,排草600克,孜然500克,桂皮300克,干姜800克。

    制做工艺:以上原料小火炒香,晾凉后磨成细粉。适用于烧、拌、炒等要求快速出香味的菜品,如烤肉或者油炸后再稍加煸炒的菜,用起来比较方便,很实用。

    2、五香粉:

    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里还有干姜、豆蔻、甘草、胡椒、陈皮等。主要用于炖制的肉类或者家禽菜肴,或是加在卤汁中增味,或拌馅。五香粉因配料不同,它有多种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称,如麻辣粉、鲜辣粉等。

    (1)、 砂仁 60g 丁香 12g 豆蔻 7g 肉桂 7g 三柰 12g。

    (2)、大料 20g 干姜 5g 小茴香 8g 花椒 18g 陈皮 6g 花椒 18g。

    (3)、 大料 52g 桂皮 7g 三柰 10g 白胡椒 3g 砂仁 4g 干姜 17g 甘草 7g。

    3、正宗四川卤水:

    调味料:川盐300克、冰糖250克、老姜500克、大葱300克、料酒100克、鸡精20克、味精20克。

    香料:山奈30克、八角20克、丁香10克、白蔻50克、 茴香20克| 香叶100克、白芷50克 、草果50克 、香草60克 、橘皮30克、 桂皮80克、 筚拨50克 、千里香30克、 香茅草40克 、排草50克、 干辣椒50克。

    汤原料:水50kg、鸡骨架3500克、和筒子骨1500克。

    4、五香卤水:

    最传统的五香卤水,它的五香味由八角、花椒、丁香、桂皮和小茴香组成。而配制五香卤水,其最基础的法则就是要突出八角的味道,它的用量就是第一,变化的事其他佐料和辅料。然后根据所卤的食材特质进行变化,一般君臣佐使料在香料的比例基本是: 4:2:1就可以了。

    5、正宗潮州卤水:

    原材料:老汤50kg、生抽3千克、冰糖2千克、老抽300克、绍兴花雕酒200克、甘草20克、桂皮20克、八角20克、丁香5克、花椒10克、小茴香10克、香叶20克。

    6、重庆火锅底料:

    炒制原料:郫县豆瓣800克、干辣椒1000克、生姜400克、大红袍花椒300克、葱100克、冰糖50克、黄酒100克、永川豆豉200克、醪糟150克、盐100克。

    香料:草果50克、白豆蔻75克、山奈35克、丁香5克、小茴香25克、砂仁30克、荜拨30克、香叶45克、香果20克、八角35克、桂皮25克、黄孜子20克。

    油料:鸡油500克、熟菜子油3500克、牛油3500克、色拉油300克。

    7、河鲜原味火锅底料:

    原料:五花肉17千克、色拉油7.5千克、菜籽油25千克、麦芽糖4瓶、料酒3瓶、郫县豆瓣1.5千克、青花椒1.5千克、泡椒30千克丶泡姜17千克、酸泡菜10千克、老姜5千克、大蒜2.5千克。

    香料:八角25克、三奈10克、香果15克、小茴15克、香叶15克、草果10克、白蔻10克。

    味碟:香菜末15克、香葱花10克、大头菜粒20克、油酥黄豆20克、熟花生碎10克、红小米辣椒末15克、青辣椒末10克、香油25克。

    8、新派毛肚火锅底料:

    新派毛肚火锅适当减低了传统毛肚火锅中的麻辣刺激味,使之麻辣适度而不燥烈,味道鲜香而不油腻,汤汁红亮而不浓稠。

    调料6份:菜籽油3千克、牛油1.5千克、郫县豆瓣1.5千克、干辣椒250克、生姜100克、大蒜200克、大葱300克、冰糖150克、醪糟500克。

    香料:八角100克、山奈50克、桂皮50克、小茴香50克、草果25克、紫草25克、香叶10克、香草10克、丁香5克。

    好啦,分享到这,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大家的关注。

  • 62种常用香料大全

    01、八角(大料、大茴香)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八角使用小百科:
    ①八角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着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②炖肉时,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④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八角性温,味甘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温馨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特别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现亮晶晶的东西,那种八角是硫磺熏干的,一种结晶体。自然干八角颜色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纯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经过硫磺熏制上颜色,所以建议八角做菜前用开水煮3-5分钟,去掉苦味,去掉硫磺,还能增加香味。八角买回后需要通风保存,否则起霜(变白非发霉),如果这样,可以撒一些白酒,捂一天就没有了!
    02、白(白豆、白仁)

    姜科草本植物白豆寇的成熟果实。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性味辛温。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常与砂仁同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范,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范》:“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如《圣济总录》白豆范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范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①白豆范忌见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④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⑤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03、白芷

    别名:香白芷,芳香,苻菌,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香棒,苣。
    商品名:
    ①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②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③祁白芷,又名兴安自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④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⑤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药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

    白芷,一种我们十分常用的香料,作为矫香,白芷被十分广泛的使用在各种的配方中。白芷为多年生草本白芷的根部,它的味道辛中带着苦涩,苦涩的味道随着烹煮的时间会渐渐变得明显,所以使用白芷作为香料,在加入料包之前,需要先用白酒浸泡,将白芷的苦涩味道淡化,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白芷释放香味。
    在烹饪使用中起到,去腥膻、增香和勾肉味的功效。其代表作有在制作手抓羊肉的菜肴中只要放几片白芷,不仅能去除羊肉的膻味而且能勾起羊肉的香味,让手抓羊肉具有别具一格的风味。

    04、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野生黄芪实际枝干并不粗壮,自然切片的黄芪都会使人感觉片粒较小、大小不一、卖相不好,所以,市面上很多商贩就用机器压制的方法,先将黄芪打成渣,再通过机器压成片状,使其卖相更好,片状较大!但实际上,加工过程越多就会导致黄芪营养成分丧失更多,甚至可能会有不法商贩添加一些不利健康的东西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在此推荐大家购买这种直接切片,未经机械加工的天然黄芪片,虽然卖相不如加工好的东东!但跟大家保证黄芪的天然品质,让大家看得见,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减弱,柔软的红细胞逐渐趋于钢性,不易变形。因此,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科学家研究发现,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经常用黄芪煎汤,泡水当茶饮,与糯米煮粥喝,炖母鸡煮黑豆、炖大豆,皆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能主治: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食疗价值: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①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漉,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本品为补气升阳之要药。
    ②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
    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④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⑤气虚水湿失运之浮肿、小便不利。
    使用禁忌:
    ①从体质上来说,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②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③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④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用法用量:
    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05、草豆寇(草寇、草范仁、老范、老扣)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性状:萌果椭圆形、卵圆形或橄榄形,长1.5~3cm,直径1~2cm;黄棕色或红棕色,两端突出稍尖,皮厚无刺,纵棱线突起,杰棕色开裂,露出种子。种子不集线结成团,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被白色假种皮。质梗。气微,味微辛。
    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草豆蔻做法指导:

    1. 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 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

    3. 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4. 凡寒湿困脾,症见脘腹冷痛,泛吐清涎者,可与吴茱萸、高良姜等同用,以增散寒止痛之功。

    5. 若气虚寒凝,呕逆不食者,可与人参、甘草、生姜同伍。

    6. 凡痰饮凝聚,胸膈不利,呕吐涎沫者,可与半夏、陈皮等相配,以加强化痰和胃止呕作用。

    7. 也可作增香、调味的作用。

    烹调用途:常用调味品,可去除异味,增加香味。多用于制卤菜。

    06、草果(草果仁)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来烹调菜着,可去腥除膻,增进菜着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着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脱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使用禁忌:
    ①草果忌铁。
    ②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脱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范、厚朴等同用。
    ③用于疟疾,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草果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1一般分为整颗使用和去籽使用在食材异味重的食材,油腻度较高,辣口味配方之中提升香气,增加回味悠长的效果,现在这样情况下,草果是应该是用整颗的2整颗的草果有去腥强能力,促进香味以及;燥湿消积化食抗菌 草果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也叫草果子老蔻是一种香料,也是中药材,其味辛性热,能入脾经和胃经,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物质,可以起到燥湿截疟消积化食抗菌等功效1燥湿草果能。

    2草果是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它可单独整个炖肉吃,也可磨成粉末和其他香料搭配一起做调料,其中整个主要用于炖肉,磨成粉的调味料烹饪其他食物也可用,能与任何食物搭配一起炖煮,并没有禁忌搭配食物2气虚或;1草果在调料中的主要功效是燥湿散寒健脾开胃,所以一般是和其他的芳香的中药材配合在一起,放在火锅底料里边去使用,有增加人的食欲祛除寒湿的作用因为性味辛温,具有行气动气的功效,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大量的。


    07、沉香

    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药物配伍:配木香,补气行气;配肉太蓉,温肾滋阴。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沉香的药用价值具体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国产沉香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伤寒和福氏痢疾杆菌,亦有强烈抗菌作用。

    (二)沉香挥发油成份有麻醉、止痛、肌松作用。

    (三)沉香有镇静、止喘作用。

    (四)沉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五)沉香有降压作用。

    (六)沉香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七)最新研究发现:沉香还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08、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陈者良,故名。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用于脱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陈皮的药用价值具体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理气健脾陈皮味苦、辛,性温,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等病症,适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病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时,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

    (二)燥湿化痰陈皮味苦,苦能燥湿、泻火、降气,常用来缓解咳嗽痰多的症状,与枳实、生姜等同用,适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三)消除油腻在煮肉汤的时候方式方法不正确,很容易油腻,口感不会那么好,喝完以后也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身材肥胖,这个时候可以在里面添加适量陈皮,就能达到提鲜以及减少油腻作用。

    (四)活血养颜它可以起到一定滋补身体作用,让消化功能吸收功能更好,让皮肤更加健康,达到细腻皮肤作用。

    (五)泡脚陈皮泡脚能够养气活血,化痰作用也非常强,如果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就可以用陈皮泡脚方式解决,能达到一定作用。
    09、川芎

    注意: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这些中药材决不可与川芎搭配使用。

    川芎在烹饪中的作用:
    川芎在烹饪中应用有一定的局限,一般不合适用于炒菜系,主要用于熬制酱汤、卤水等,亦可用于熬制养颜的粥类。川芎在卤水中充当配角,用量不需多,一方面它的祛腥遮膻的效果非常明显,多用于祛除或遮盖鱼腥味;另一方面它的增香表现得也很出色。川芎除了用于卤水外,炖鱼或者烧鱼,加入一两片川芎,能起到很好的除腥味效果。炖羊肉时,如果添加几克川芎,膻味全跑光光,还原羊肉鲜美的味道。另外,川芎与黄芪、当归、红枣等搭配,再加入鸡汤熬成粥,养颜又滋补

    川芎在卤水中的应用:
    ①川芎以大个饱满、质地坚实、断面颜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郁为佳。川芎挖出后,除去杂质,用清水稍微浸泡,再洗净,切成薄片,进行干燥后用于卤水,亦可将其磨成粉末。②川芎用来制作卤水或者酱汤,与山奈搭配最为出彩,这两者的搭配可以很好的平衡其中药味,与白芷搭配调味香,再加入少量的黄芪辅助,这样风味会更佳。川芎在卤水中要注意控制好用量,用量50公斤的水液或汤,川芎的用量不要超过20克。③少许的川芎与适量的生姜、八角、丁香、桂皮、砂仁香料混合,卤制肉类,如猪头肉、猪蹄等,出香又出味。

    10、大红袍花椒

    汉源花椒除了因为品种优良而闻名以外,其独特的采收工艺对汉源花椒的优良程度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待太阳落山后,将晒垫折叠约半小时,让花椒慢慢散热,冷却,将干花椒连仁收回,收至竹筐内。以天气晴好,一天晒干的颜色最红,品质最佳。只有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收获的花椒,才称得上是正宗的汉源花椒。
    区别汉源大红袍与普通花椒的几个要点:
    ①入口嚼,香麻芬芳,舌头顿时失去味觉,开始感觉麻味在舌尖上的每个细胞中散开,麻味过后会有回甜。
    ②下锅就麻,普通花椒都需要一段时间麻味才可以出来。
    ③颜色暗红,普通花椒颜色更亮更红。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巧用花椒:
    ①粮食防虫:存放的粮食被蛀了,用布包上几十粒花椒放入,虫就会自己跑走或死。②油脂防”哈味”:在油脂中放入适量的花椒末,就可防止油脂变哈味。
    ③菜橱防蚁:在菜橱内放置数十粒鲜花椒,蚂蚁就不敢进去。
    ④食品防蝇:在食品旁边和肉上放一些花椒,苍蝇就不会爬。
    ⑤沸油防溢:油炸食物时,如果油热到沸点,会从锅里溢出,但如放入几粒花椒后,沸油就会立即消落。
    ⑥防牙痛:如果是冷热食物引起的牙痛,用一粒花椒放在患痛的牙上,痛感就会慢慢消失。

    11、丹皮

    性味:性寒,味苦、辛。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行。用于温毒发斑、吐、血、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丹皮的主要作用简单来说主要有三部分:

    一部分是用于在麻辣配方中增强麻香口味配方的麻舌感,

    一部分是利用它对于舌头的刺激性,让它在麻辣的配方增强后香部分香味层次感知。

    最后一种是用它对于香味的推进力增加香辣口味配方的香浓。一般用于丹皮在以花椒、辣椒、良姜、荜菝为骨架的麻香配方中,丹皮起到的作用一般在后半部分,一般建议同排香、甘松共用,排香和甘松都建议安置在佐料上,这样一来可以有助于丹皮料性的发挥。若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麻舌感,可以加入些香砂,香砂的加入是可以有效的推进丹皮作用发挥的。

    12、当归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如何鉴别当归:
    ①看:湿熏的当归颜色金黄,干熏的难辨认,但是仔细看,也有不均匀的黄色完全不熏的就是自然的土棕色或者是土黄色或者是土黑色;
    ②闻:熏过的当归仔细闻有刺鼻的硫磺味,特别是刚拆开密封包装的时候,但是时当归间长了的好话也不容易闻出来,无硫熏有股药香夹着土腥的味道;
    ③吃:都洗干净,然后吃表皮,硫熏的会有酸辣味,无硫熏的是辣甜麻苦但是不酸;
    ④时间检测:熏过的一般自然存放半年以内不会生虫,有的甚至能放2-3年也看不出是陈年旧货,无硫熏的就比较惨了,头部跟股子缝隙都能看到虫卵跟虫屎,内部已经有虫啦!
    13、党参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党参在卤料配方中有增香、滋补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应用于炖菜及做汤。

    14、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丁香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植物园有少量栽培。当花蕾由绿色转红色时采摘,晒干。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状,稍似丁字形,长1至2厘米。花呈圆球形,直径0.3至0.5厘米,花辨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雄蕊多数,花丝弯曲,花柱直立,尊筒圆柱形,略扁稍弯曲,长0.7至1.4厘米,直径0.3至0.6厘米,红棕色或棕褐色,上端有4枚三角状的尊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入水则尊筒垂直下沉,芳香,味辛辣有有麻舌感。以油性富、香气烈,入水下沉者为佳。
    15、甘草

    中医认为,甘草具有补脾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解毒剂,可用于人体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

    甘草能改善肝功能,可辅助治疗肝脏疾病,对于因饮酒、饮咖啡以及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引起的胃部不适也很有帮助,还可用于荨麻疹的辅助治疗。此外,甘草对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和预防停经后的快速老化等颇有疗效。

    食而有道:用甘草烹调特色菜肴时宜少量添加,每次15克左右即可。切勿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适合脾虚食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咳嗽、支气管炎患者食用。肾功能障碍或高血压患者慎用。甘草不宜与海鳗鱼同食。

    精选妙藏:优质甘草大都条长均匀、皮细色红、质坚油润、断面黄白、味甜粉足。甘草易吸湿,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防潮、防蛀,可长期贮存。甘草在卤水中常用,起到回甜作用。

    16、广木香

    广香是一种中药材,为菊科物木香的根,性温,味辛、苦,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辛味辛;苦;性温,气热,味辛苦,无毒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7、桂丁

    别名:肉桂子,桂子,桂丁香,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温中散寒,治胃脱寒庸呕啰。

    桂丁在大料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主要用于卤味,熬汤及炒制底料。

    18、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19、白胡椒

    胡椒气味芳香,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之一。胡椒大部分都生长于高温和长期湿润地区,性味辛热,因此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生长地点越偏南方的胡椒,性越温热,因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阳热之气。所以,海南胡椒温热力最强。
    特性:
    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淀粉及可溶性氮,具有祛腥、解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气味能令人们胃口大开,增进食欲;
    ②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
    ③有胡椒的菜着不易变质,说明胡椒还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的功效
    20、红豆寇

    红豆寇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实。大高良姜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旷野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于果实刚呈红色时采收,将穗割,摊放阴凉通风处4至7日,待果皮变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
    枝杆,扬净,晒干。
    红豆寇成熟果实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至1.5厘米,直径0.5至1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尊,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浓,味辛辣。以粒大、饱满、香气浓者为佳。
    21、黄栀子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22、积壳

    别名:只壳、商壳
    药用部位:未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瓢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产地:江西、四川、湖北、贵州
    采收加工: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23、决明子

    决明子特有的夏凉特点,夏天利用决明子做枕头尤其舒适,尤其符合中医”凉头热脚”基础理疗理论。但是一般专家会告诉您:决明子枕头对于成人是最好的,决明子阴性重,属于较凉的中药,所以单独用决明子给孩子(2岁以下)并不好,全部应用决明子灌装枕头对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并不好。
    专家一直提示,给新生儿枕头最好不用全部用决明子,不是不可以用,而是用一部分,要用夹层用棉的特制面料,最好用加棉双面结构的造型,包装柔软度,包装不太凉。
    区分新品和存货:
    ①看颜色。新品颜色光亮,表面泛着点点亮光。存货颜色暗淡无光。
    ②闻气味。新品气味清香,有淡淡的青草味,有微微药味,存货无论如何保管,都无清香味,带有明显的霉味。
    ③手感。新品摸上去明显的凉凉的感觉,比较很光滑。存货凉感不强,粗糙。

    24、良姜

    良姜: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基原物料的生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主治:脱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

    良姜调料的用途:1、提鲜优化口感:广州人喜欢吃嫩滑脆的口感,就舍生姜而用良姜,现在的潮汕卤水就大量的良姜,这是因良姜和鲜香茅是绝配。2、定香:晒干的南姜就叫良姜,在传统卤猪头肉卤水中,这东西是主料,而为什么卤猪头不用干姜而用良姜,这是因卤猪头需要良姜的定香功能。3、去异味功能:卤猪头不用老姜,生姜代替良姜,因生姜老姜遇到异味重的食材不但去除不了,反而使异味更突出。
    25、罗汉果

    止咳化痰、戒烟润肺、清热利咽、排毒保湿、润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优质的罗汉果外皮烤制过后非常的脆,运输过程容易破碎,果皮果肉都是上好的药材,不影响正常食用。
    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生津、滑肠通便,清咽止咳之功效,也是饮料和调味佳果。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纯蛋白、粗蛋白、多种维生素、果糖以及20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抗衰老,防肺结核作用。
    26、五加皮

    别名:北五加皮,牛奶藤(特香)
    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产地:湖北、河南、安徽。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27、柠檬干

    柠檬干,可以去除肉类的腥膻味,增加清香味。檬片的作用及功效:柠檬中含有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C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还有丰富的柠檬酸和黄酮类、挥发油、橙皮甙等。
    柠檬酸具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我国中医认为,柠檬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止渴生津、祛暑安胎、疏滞、健胃、止痛等功能利尿,调剂血管通透性,适合浮肿虚胖的人群。
    28、排草

    为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是近年来在麻辣火锅中运用普遍的一味香料。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

    排草具有防腐作用。排草根部芳香,味淡, 性温, 具有辟臭、祛风、理气、消肿zhi等效用, 又可防腐, 兼作香料, 是国产固本药酒的重要原料。

    排草也是近代香料工业的宝贵资源, 采用排草制成的排草香精, 可用在烟草工业和东方型化妆品中。排草作为一种香料,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被普遍使用。由于香料工业的原料需要量大, 而排草又属于野生, 往往供不应求, 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排草与灵草一样,也是近年来在麻辣火锅中运用最普遍的一味香料。

    29、千里香

    千里香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石灰岩地区较常见,花岗岩地区也有,有时为小面积范围内的单优种。根、叶用作草药。味微辛,苦而麻辣。
    30、青花椒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
    31、肉蔻(玉果、肉豆蔻、肉豆蔻、香果仁)

    为四川菜常用调料,常用于配制卤汤、腌制食品或炖制肉类,有去异味、增香辛的作用。
    收涩药;温里药;行气药,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用于虚泻;冷痢;脱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32、山黄皮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属芸香科植物,果实、树叶均具有特殊香味;别名假黄皮、野黄皮。。芸香科山黄皮CIausenadentata(WiIId.)Roem.,以根、叶入药。其果型犹如珍珠,其熟透的果皮色和经络宛如煮熟的鸡皮,故名鸡皮果。成熟的鸡皮果微酸带甜,其枝叶、生、熟果实均带有沁人心脾的特殊香味,果实含有18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营养,具有消暑、消炎、化滞、祛湿、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鲜食、调味、入药,是食用和调味的上品和上佳的绿色保健食品。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区。
    山黄皮是桂西南少数地方才能生长的珍贵树种,果实甜中带酸、香味独特,坊间流行的山黄皮焖鱼、山黄皮焖豆腐是经典中的经典菜着;可用于烧鸭、扣肉、白切鸡、炖狗肉、炖羊肉、炖牛腩、炖猪蹄的佐料,可去牛、羊、狗肉的膻味,使所炖的菜着香气扑鼻。产品不腌盐,可以作为绿豆沙等甜品及各种开胃菜品的配料。
    33、山奈(三奈、三奈子、砂姜、沙姜)

    沙姜又称山奈,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沙姜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脱腹冷痛,饮食不消。
    山奈在烹调中多用于烧菜、卤菜及麻辣火锅,在湘菜系中有“三奈菜”一说,此类菜着用主料加大量的三奈和干红辣椒、干花椒烹制而成,其味芬香奇特,受人称道。三奈药性温良,注重养生的广东人喜用它烹鸡。
    34、四川中江白芍

    四川中江白芍,白芍苷含量远超浙白芍和安徽白芍等外地白芍,是出口日本的主要白芍。
    本色中江白芍色泽自然暗沉,颜色上与硫熏白芍对比明显,味道淡酸,硫磺熏过的则有强烈的呛鼻气味。
    硫磺熏白芍主要就是为了卖相好看,不管存放多久色泽都是一层不变的。天然白芍切片之后,很快颜色就会变得暗沉,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存放很久的东西,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哈!往往卖相不好的东西才是最天然的。
    35、香五加皮

    别名:北五加皮,牛奶藤(特香)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产地:湖北、河南、安徽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36、香菜籽

    又名:胡萎籽,芫萎籽。
    药材性状: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mm,表面淡黄棕色至黄棕色,较粗糙,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及5个尊齿残痕,有不甚明显而呈波浪形弯曲的初生棱脊10条及较为明显而纵直的次生棱脊10条,主棱脊与次生棱脊相间排列,有时可见长约1.5cm的小果柄或果柄痕。果实较坚硬。气香,味微辣。
    37、香果

    香果,又名:川芎、芎藐、胡藐、马衔、芎藐,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根茎供药用,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头痛旋晕、肋痛腹疼、经闭、难产、痈疽疮疡等症。
    38、香茅草

    原生于印度的柠檬香茅草,是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料,现在主要被用来当茶饮用以帮助消化。柠檬香茅草的外表平平无奇,如果是长在路边,你会将它当做普通的茅草而忽略掉。但是只要你搓一搓它的叶子或茎,它就会散发出好象柠檬般怡人的清香。这种香味来自柠檬醛,柠檬也因为同样的成分而拥有清香。用柠檬香茅草冲泡茶,
    最好先用手轻揉那些切成1-2厘米的草段,使香味更易泡出来,在玻璃茶壶中好象水草般的草叶会映衬得整个壶像是一颗绿水晶,十分美丽。柠檬香茅草也可以当做调料来用,在东南亚地区,人们拿它的根部的白色茎来煮菜,泰国菜中的酸辣汤就是用它调理的。越南的风味食品中,它的用途更广泛,如将其切丝放于煮好的米粉、蔬菜或肉上,或与肉共煮作芳香调料。
    39、香砂

    又名川砂仁,用于烹调有增浓、增厚复合香味,压异之效。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脱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炖菜、汤类以及卤菜都可用到,主要是增香。另外,香砂对于养胃来说效果非常不错。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美味的不断追求,香砂已广泛应用于火锅,川菜,烧卤菜等佐料调味的主要香料。
    40、香叶

    月桂,又称甜月桂、月桂冠,是调味料月桂叶的来源。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灌木岩石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叶片深绿色,椭圆形,革质,味苦,清香。干燥后,苦味减少,香气增强,可以用作调料,即“香叶”。
    否则会盖住食物的原味:如果是用在酱料的调制,选小下点的叶子就可以了。
    41、枸杞

    性味:枸杞子: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
    功能: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42、辛夷花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
    辛夷花常用量为3至10克,因花蕾带毛刺,使用时宜用纱布包裹,以避免服药时对咽喉及食道的刺激。
    43、香肉桂

    香肉桂绝好的品质是一个一个小卷,大小均匀。香桂价格高于普通桂皮,普通桂皮,没有香肉桂的香!烟桂皮比较细,桂皮比较粗。
    桂树的树皮,俗称肉桂、五桂皮等,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也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桂皮甘甜微辣,有浓郁香味,炖肉、烧鱼时放上点桂皮,味美芬芳。
    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着祛腥解腻,芳香可口,从而令人食欲大增。桂皮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对前列腺增生有一定治疗作用。此外,桂皮还具有散寒止痛、化淤活血、健胃强体的功效。
    44、阳春砂仁

    砂仁含有挥发油,其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乙酸龙脑酯等。除有浓烈芳香气味和强烈辛辣外,还对肠道有抑制作用。有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消食的作用。
    45、孜然

    学名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产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孜然富有油性,气味芳香浓烈,油爆或火烤后的香气会更明显,遇热后的孜然味道稍微会有点改变;有除腥膻、增香味的作用。孜然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佐料,主要用作解羊肉膻味,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也是配制咖哩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温馨提示:用孜然调味,用量不宜过多。孜然性热,所以夏季应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疮者应少食或不食。
    46、紫草

    紫草又名山紫草、紫草根。有显著的祛痘和消炎的效果,有很大的美容价值。
    性味:苦,寒,甘,平.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血、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47、荜拨

    性味功能:为镇痛健胃药,味辛大温,无毒。
    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酸水、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荜拨有矫味增香作用,适合做复合调料及较长时间地腌制使其味渗透到原料的内部后,再采用烧、烤、烩、卤、酱、炸、涮等方法。如荜拨一直是粤菜卤水和重庆火锅汤料配方的秘密武器。

    荜拨添加在甜点中,尤其是与水果完美的互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荜拨冰姜饼干”、“朗姆酒及荜拨烤菠萝”等都是很好的出品。
    48、槟榔

    别名: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槟榔玉、青仔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49、小茴香

    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
    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
    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脱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50、灵草

    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脱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注意】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51、甘松

    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主治用于脱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52、罗勒(老家叫胡椒草)

    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脱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53、芥子

    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54、麝香草

    功效:止咳化痰,杀虫。
    主治:百日咳,钩虫,鞭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用途:
    1.芳香疗法
    2.杀菌,防腐,除腥味
    3.能助消化,恢复体力
    4.有去咳止痰药效
    5.制造香草油,香草醋
    55、桂枝

    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
    功能: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脱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56、杜仲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
    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57、母丁香

    味辛、性温,可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等症。
    58、干姜

    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用于脱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59、千年健

    味苦、辛,性温。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
    筋骨痿软。
    60、五味子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
    古医书称它荤猪、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
    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敛肺,滋肾,生津,收汗,固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61、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腔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62、藿香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看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
    药用药典规定只有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腔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腔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63、一口钟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小毒。《云南中草药》:“香,苦,辛,凉。”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截疟,止痒。预防疟疾,流感,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一口钟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泡酒外涂。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

  • 七种常用香料的作用和用量

    香料大家可能都知道,就像八角、桂皮、丁香等等。这些香料一般都是植物的植物种子、果实或者根茎,别看他们不起眼,在做菜的时候加点它们,可是能让你的菜肴很美味的。这也就是它们的作用:除异味、加香味以及色泽,并且还能杀菌和增进食欲。在我们常见的香料中,一般可分为芳香类和苦香类。

    芳香类香料主要有:八角、丁香、桂皮、甘草、香叶、百里香等等。

    苦香类香料主要有:陈皮、香砂、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红蔻等等。

    很多人在做菜时,只知道香料大概的作用,但是却不知道应该用多少,以至于起到了反作用,使自己的菜品变得不好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30年大厨告诉你:常用香料的“作用”和“用量”,拿走不谢!希望大家能知道,这样就能在你做菜的时候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八角

    八角又叫茴香,它能够帮助菜品,除去里面的异味,还能重新帮助加香味,还能起到去腥解腻的作用;一般5kg的水里放5g作用的八角。

    二:桂皮(肉桂)

    桂皮也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它能够遮盖食材中的异味,一般用于炖肉,这样就能帮助去腥;在用法上1kg的水里放2g陈皮即可。

    三:丁香

    丁香就是能够帮助食材增香的。在用量方面炖菜的话一般1kg的水里放2g的丁香;而如果是做汤的话,一般5kg的水里放2g左右即可。

    四:香叶

    香叶同样是帮助菜品增香的。一般炖肉类菜的时候,1kg的食材里放2~3片即可;如果是用来做汤,5kg的水中大约放3g左右的香叶就可以。

    五:百里香(地椒)

    它的作用同样是去腥增香。一般用来用来的炖肉时1kg的原料大约需要3g即可,很多人喜欢将其研制成粉状,这样放进菜品里,味道更佳。

    六:小茴香

    小茴香的用法也是增香。一般1kg食材里需要放3~5g左右;而做汤时,需要在5kg的汤品中放6k作用,也就是多放点。

    七:甘草

    甘草一般放在卤水里,它香味很轻微,有很明显的甜味。炖肉的时候,1kg的食材里放5g的甘草为宜;一般5kg的汤水中放5g左右。

  • 厨房常用68种香辛料图解

    我国的香食文化源远流长,香羹、香饮、香膳从上古延续至今。人们将调料利用在酱、卤、烧、炖、煮、蒸、煎、汆等烹饪方法中, 可以去腥解毒、增进食欲、增加食物清香等。


      中国香文化起源  

    从文献记载来看,将芳香料运用到调味增香中,可追溯至神农时期,此时椒桂等芳香植物已被利用。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香料的利用也比较多。西周时期的《诗经》就记载了花椒、甘草等近六十种芳香植物的生长、采集与利用状况。战国以后,随着园圃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芳香调料认识的增加,香料品种逐渐丰富。《周礼》、《礼记》记载了用于蔬菜与调味的芳香植物有芥、葱、蒜、梅等,专用于调味的香料主要有花椒、桂皮、生姜等。此时人们主要是直接食用这些芳香植物。这一时期所用香料都是中国原生的本土香料。

      不同菜系初现  

    汉至南北朝之间,在陆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同时,域外食用香料与饮食文化也传入中国。调味香料品种丰富起来,除了本土香料外,马芹(孜然)、胡芹、胡荽、荜拨、胡椒等域外调味香料多有利用。这段时间,调味香料的地方特色非常明显,因各地生产香料不同,各地食物风味已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不同菜系的刍形在此时已经出现。

    唐宋以后,中外交流活跃,东南及西南各国基本都与中国邦交,当地特产的砂仁、茉莉、豆蔻、干姜、丁香等可食用香料随着朝贡或贸易等方式传入中国。宋代具有代表性的饮食起居类文献《山家清供》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反映当时人们食用芳香食物的风气已很盛行。

      调味制品出现  

    元代已出现将菜类香料与调味类香料分类记载的文献。《饮食须知》将食用香料分为菜类与味类,菜类包括韭菜、大蒜、薤、葱等;味类包括食茱萸、川菽、胡椒等。在去除腥臊膻气、增加香味等食物加工过程中,调味香料的利用必不可少。明代《便民图纂》第一次记载了包括“大料物法”、“素食中物料法”“省力物料法”、“一了百当”在内的调味香料的调配制作方式。根据这些“物料法”描述,调料被调制成饼状、圆丸状、粉末状、膏状等制品,调制成的复合调料,利于储藏、便于携带、口味多样,当时就这样形容:“出外尤便,甚便行厨”。当下我们常用的调味品在此时已经开始产生。这对我国饮食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清代以来,香料在调味增香中的利用方式与之前大致相同,此时人们着重探索香料的不同功效和用途。

    纵观我国饮食文化历史,调味香料在我国饮食中历来都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我们对调味香料的运用范围之广和研究程度之深均前所未有。


    香料种类繁多,应分辨、科研和教学等需要。国家标准GB/T 12729.1规定了68种我国常用食品调味、能产生香气和滋味的香辛料植物性产品的中英文名称、植物学名、使用部分。为了加深理解和认识,以下将结合图片进行展示。

      1   菖蒲

     中文名称: 菖蒲 [chāng pú]

     英文名称: Sweet flag

     植物学名: Acorus calamus L.

     使用部分: 根茎

      2   洋葱

     中文名称: 洋葱 [yáng cōng]

     英文名称: onion

     植物学名: Allium cepa L.

     使用部分: 鳞茎

      3   大葱

     中文名称: 大葱 [dà cōng]

     英文名称: Welsh onion

     植物学名: Allium fistulosum L.

     使用部分: 植株

        小葱

     中文名称: 小葱 [xiǎo cōng]

     英文名称: chive

     植物学名: Allium schoenopasum L.

     使用部分: 叶

        韭葱

     中文名称: 韭葱 [jiǔ cōng]

     英文名称: Winter leek

     植物学名: Allium porrum L.

     使用部分: 叶、鳞茎

        蒜

     中文名称: 蒜 [suàn]

     英文名称: Garlic

     植物学名: Allium sativum L.

     使用部分: 鳞茎

        高良姜

     中文名称: 高良姜 [gāo liáng jiāng]

     英文名称: Greater galanga

     植物学名: Alpinia galangal (L)willd

     使用部分: 根、茎

        豆蔻

     中文名称: 豆蔻 [dòu kòu]

     英文名称: Cambodian Cardamom

     植物学名: Amomum krervankchinese ex gagnepain

     使用部分: 果实、种子

        香豆蔻

     中文名称: 香豆蔻 [xiāng dòu kòu]

     英文名称: Greater hines cwdamom

     植物学名: Amomum subulatum roxb

     使用部分: 果实、种子

      10   草果

     中文名称: 草果 [cǎo guǒ]

     英文名称: Tsao-ko

     植物学名: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使用部分: 果实

      11   砂仁

     中文名称: 砂仁 [shā rén]

     英文名称: Villosum

     植物学名: Amomum villosum lour

     使用部分: 果实

      12   莳萝、土茴香

     中文名称: 莳萝 [shí luó]、土茴香 [tǔ huí xiāng]

     英文名称: Dill

     植物学名: Anethum graveolens L.

     使用部分: 果实、叶

      13   圆叶当归

     中文名称: 圆叶当归 [yuán yè dāng guī]

     英文名称: Angelia

     植物学名: Angelicaarchanngelica L.

     使用部分: 果、嫩枝、根

      14   细叶芹

     中文名称: 细叶芹 [xì yè qín]

     英文名称: Charvil

     植物学名: Anthriscus cereifolium

     使用部分: 叶

      15   芹菜

     中文名称: 芹菜 [qín cài]

     英文名称: Celery

     植物学名: Apium graveolens L.

     使用部分: 植株

      16   辣根

     中文名称: 辣根 [là gēn]

     英文名称: Houseradish

     植物学名: Aromracia rusticana P. gaertn. ,B.Meyeiet scherb

     使用部分: 根

      17   龙蒿

     中文名称: 龙蒿 [lóng hāo]

     英文名称: Tarragon

     植物学名: Artemisia dracunculus L.

     使用部分: 叶、花序

      18   杨桃

     中文名称: 杨桃 [yáng táo]

     英文名称: Carambola

     植物学名: Averrhoa carambola L.

     使用部分: 果实

      19   黑芥籽

     中文名称: 黑芥籽 [hēi jiè zǐ]

     英文名称: Black mustard

     植物学名: Brassicanigra(L.)W.D.J.koch

     使用部分: 种子

      20   刺山柑

     中文名称: 刺山柑 [cì shān gān]

     英文名称: Caper

     植物学名: Capparis spinosa L.

     使用部分: 花蕾

      21   辣椒

     中文名称: 辣椒 [là jiāo]

     英文名称: Chilli ,capsicum

     植物学名: Capsicum frutescens L.

     使用部分: 果实

      22   葛缕子

     中文名称: 葛缕子 [gé lǚ zǐ]

     英文名称: Caraway

     植物学名: Carum carvi L.

     使用部分: 果实

      23   桂皮、肉桂

     中文名称: 桂皮 [guì pí]、肉桂 [ròu guì]

     英文名称: Chinese cassia

     植物学名: Cinnamomum cassia nees.

     使用部分: 树皮

      24   阴香

     中文名称: 阴香 [yīn xiāng]

     英文名称: Indonesian cassia

     植物学名: Cinnamomum burmannii C. G.neesex blume

     使用部分: 树皮

      25   大清桂

     中文名称: 大清桂 [dà qīng  guì]

     英文名称: Vietnamese cassia

     植物学名: Cinnamomum loureirii nees.

     使用部分: 树皮

      26   芫荽

     中文名称: 芫荽 [yán sui]

     英文名称: Coriander

     植物学名: Coriandrum sativum L.

     使用部分: 种子、叶

      27   藏红花

     中文名称: 藏红花 [zàng hóng huā]

     英文名称: Saffron

     植物学名: Crocus sativus L.

     使用部分: 柱头

      28   桔茗

     中文名称: 桔茗 [jié míng]

     英文名称: Cumin

     植物学名: Cuminnum cyminum L.

     使用部分: 果实

      29   姜黄

     中文名称: 姜黄 [jiāng huáng]

     英文名称: Turmeric

     植物学名: Curcuma longa L.

     使用部分: 根、茎

      30   香茅

     中文名称: 香茅 [xiāng máo]

     英文名称: West Indian Iemongrass

     植物学名: Cymbopogon citratus(DC.) stapf

     使用部分: 叶

      31   枫茅

     中文名称: 枫茅 [fēng máo]

     英文名称: Srilanka citronella

     植物学名: Cymbopogon nardus(L.) rendle

     使用部分: 叶

      32   小豆蔻

     中文名称: 小豆蔻 [xiǎo dòu kòu]

     英文名称: Small caramon

     植物学名: Eletlaria cardamomum(L.) malon

     使用部分: 果实

      33   阿魏

     中文名称: 阿魏 [ā wèi]

     英文名称: Asafetida

     植物学名: Ferula assa-foetidaL.

     使用部分: 根、茎

      34   小茴香

     中文名称: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英文名称: Fennel

     植物学名: Foeniculum vulgare P.miller

     使用部分: 果实、梗、叶

      35   甘草

     中文名称: 甘草 [gān cǎo]

     英文名称: Licorice

     植物学名: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使用部分: 根

      36   八角

     中文名称: 八角 [bā jiǎo]

     英文名称: Star anise

     植物学名: Illicium verum hook. F.

     使用部分: 果实

      37   刺柏

     中文名称: 刺柏 [cì bǎi]

     英文名称: Juniper

     植物学名: Juniperus communis L.

     使用部分: 果实

      38   山奈

     中文名称: 山奈 [shān nài]

     英文名称: Kaempferia

     植物学名: Kaemp feria galanga L.

     使用部分: 根、茎

      39   木姜子

     中文名称: 木姜子 [mù jiāng zǐ]

     英文名称: Litsea

     植物学名: Litsea pungens hemsl

     使用部分: 果实

      40   月桂

     中文名称: 月桂 [yuè guì]

     英文名称: Laurel

     植物学名: Laurus nobilis L.

     使用部分: 叶

      41   芒果

     中文名称: 芒果 [máng guǒ]

     英文名称: Mango

     植物学名: Mangifera indica L.

     使用部分: 未成熟果实

      42   薄荷

     中文名称: 薄荷 [bò he]

     英文名称: Fieldmind

     植物学名: Mentha arvensis L.

     使用部分: 叶、嫩芽

      43   椒样薄荷

     中文名称: 椒样薄荷 [jiāo yàng bò he]

     英文名称: Peppermin

     植物学名: Mentha x piperita L. 

     使用部分: 叶、嫩芽

      44   留兰香

     中文名称: 留兰香 [liú lán xiāng]

     英文名称: Garden mint

     植物学名: Mentha spierita L.

     使用部分: 叶、嫩芽

      45   调料九里香

     中文名称: 调料九里香 [tiáo liào jiǔ lǐ xiāng]

     英文名称: Curry

     植物学名: Murrayakeonigii(L)C. sprengel

     使用部分: 叶

      46   肉豆蔻

     中文名称: 肉豆蔻 [ròu dòu kòu]

     英文名称: Nutmeg

     植物学名: Myristica fragrans hout.

     使用部分: 假种皮、种仁

      47   甜罗勒

     中文名称: 甜罗勒 [tián luó lè]

     英文名称: Sweet basil

     植物学名: Ocimum basilicum L.

     使用部分: 叶、嫩芽

      48   甘牛至

     中文名称: 甘牛至 [gān niú zhì]

     英文名称: Sweet marijoram

     植物学名: Origanum majorana L.

     使用部分: 叶、花序

      49   牛至

     中文名称: 牛至 [niú zhì]

     英文名称: Oregano

     植物学名: Origanum vulgare L.

     使用部分: 叶、花

      50   罂粟

     中文名称: 罂粟 [yīng sù]

     英文名称: Poppy

     植物学名: Papaver somniferum L.

     使用部分: 种子

      51   欧芹

     中文名称: 欧芹 [ōu qín]

     英文名称: Parsley

     植物学名: Petroselinum crispum(P.mill) nyman ex A.W.hill

     使用部分: 叶、种子

      52   多香果

     中文名称: 多香果 [duō xiāng guǒ]

     英文名称: Pimento allspice

     植物学名: Pimenta dioica (L.)Merrill

     使用部分: 果实、叶

      53   荜拨

     中文名称: 荜拨 [bì bō]

     英文名称: Long pepper

     植物学名: Piper longum L.

     使用部分: 果实

      54   黑胡椒、白胡椒

     中文名称: 黑胡椒 [hēi hú jiāo]、白胡椒 [bái hú jiāo]

     英文名称: Black pepper、white pepper

     植物学名: Piper nigrum L.

     使用部分: 果实

      55   石榴

     中文名称: 石榴 [shí liu]

     英文名称: pomegranate

     植物学名: Punica granatum L.

     使用部分: 干鲜种子

      56   迷迭香

     中文名称: 迷迭香 [mí dié xiāng]

     英文名称: Rosemary

     植物学名: Rosmarinus officinalis

     使用部分: 叶、嫩芽

      57   胡麻、芝麻

     中文名称: 胡麻 [hú má]、芝麻 [zhī má]

     英文名称: Benne

     植物学名: Sesamum indicum L.

     使用部分: 种子

      58   白欧芹

     中文名称: 白欧芹 [bái ōu qín]

     英文名称: White mustard

     植物学名: Sinapis alba L.

     使用部分: 种子

      59   丁香

     中文名称: 丁香 [dīng xiāng]

     英文名称: Clove

     植物学名: Syzgium aromaticum merr & perry.

     使用部分: 花蕾

      60   罗晃子

     中文名称: 罗晃子 [luó huàng zǐ]

     英文名称: tamarind

     植物学名: Tamarindus indica L.

     使用部分: 果实

      61   蒙百里香

     中文名称: 蒙百里香 [měng bǎi lǐ xiāng]

     英文名称: Wild thyme

     植物学名: Thymus serpyllum L.

     使用部分: 嫩芽、叶

      62   百里香

     中文名称: 蒙百里香 [bǎi lǐ xiāng]

     英文名称: thyme

     植物学名: Thymus vulgaris L.

     使用部分: 嫩芽、叶

      63   香椿

     中文名称: 香椿 [xiāng chūn]

     英文名称: Chinese mahogany

     植物学名: Toona sinesis(A.juss) roem

     使用部分: 嫩芽

      64   香旱芹

     中文名称: 香旱芹 [xiāng hàn qín]

     英文名称: Ajowan

     植物学名: Trachys permum ammi(L.) sprague

     使用部分: 果实

      65   葫芦巴

     中文名称: 葫芦巴 [hú lu bā]

     英文名称: Fenugreek

     植物学名: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使用部分: 果实

      66   香荚兰

     中文名称: 香荚兰 [xiāng jiá lán]

     英文名称: Vanilla

     植物学名: Vanilla pianifoliaandr. Syn.V.fragrans ames.

     使用部分: 果荚

      67   花椒

     中文名称: 花椒 [huā jiāo]

     英文名称: Prickly ash

     植物学名: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使用部分: 果实

      68   姜

     中文名称: 姜 [jiāng]

     英文名称: Ginger

     植物学名: Zingiber officinaler roscoe

     使用部分: 根、茎

      温馨提示: 

    植物学名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有且仅有一个植物学名。所以判定两种中英文名称是不是代指同一种植物,依据其代指植物学名是否一致,而不能依据中英文名称,因为同一种植物经常有多个中英文名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8/07/38343367_698736413.shtml

  • 中药豆蔻的四大类别简介

    豆蔻是一名贵的中药材,对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等有治疗。中药豆蔻种类较多,有以下四种类别。

      白豆蔻:又名圆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上述豆蔻的四个种类,同时它们也各有疗效,也是著名的四味中药。上面详细的介绍了四类豆蔻的药理,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区别,不要混淆使用。

  • 18种香料的功效与作用

    香料一般是指能够嗅出或品出香味的天然植物所制成的物质,我们所说的香料大体是指用植物根、茎、叶、果实等制作成的干料材。“它”能给食物带来特有的风味、色泽和刺激性味感,所以香幸料在我们食品和烹饪界就统称为香料。

    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或有刺激性的味道,有些可用于给食品上色,有些可用于提高食欲利于消化,还有些可用于降火等药用价值,反正总体来说都有呈香、增香、和抑臭的作用。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18种香料的作用以及各种香料的特性及用法。

    第一种:八角

    八角是我们常见的香料,它具有强烈的香味,味略甜能够去腥、增香、促进食欲等作用,是配制五香粉之一香料。

    第二种:毕拔

    毕拔具有一定香味,味辛辣具有提鲜、增香、去腥除臭之功效,有止疼止腹泻作用。

    第三种:香叶

    香叶味香,具有呈香、增香可做为日常保健品和储进消化等作用。

    第四种:甘松

    甘松香味浓郁、味甘苦中带细甜,有开胃、消食、止呕吐等作用。但用量不宜过多,不然会有香味腻人的感觉。

    第五种:小茴香

    小茴香味香,有去腥、祛湿、除臭增香的作用,更有开胃,增强消化等作用。

    第六种:三奈

    三奈别名沙姜能去腥膻味、提鲜增香并且能开胃消食止腹泻

    第七种:孜然

    孜然具有强烈的香味,尝之也香味浓烈,具有除腥解腻、增强食欲、防腐杀菌有很好的作用。是烧烤、烤肉、干锅等的必备香料。也用于火锅,但是不能多用,多用了孜然香味太浓烈,就有先兵夺主的感觉。

    八种:丁香

    丁香香味浓,尝之有刺舌、麻舌的感觉能防菌杀菌,除臭延长保质期,还能储进消化等作用,但不能用得过多,一斤食材最多不要超过2克,用多后会产生强烈的苦味。可用于火锅底料、卤菜等,绝对是天然的防腐剂,还能增香提鲜除臭。

    第九种:草果

    草果略香,破开后有点臭香的感觉,尝之辛辣中略带苦味,味道奇怪、能去腥、去膻去油腻,、提香增进食欲止呕吐等作用,烹饪牛羊肉特别适合,所以常用于火锅、卤菜等。一般以个头大的为优品,然后拍碎使用,1kg食材3克草果即可。

    第十种:砂仁

    砂仁尝之涩口,闻起来略带蒪荷青草芳香味。有健味消食、止吐止泻、辅助提香之功效。常用于火锅卤菜等。

    第十一种:红花椒

    花椒带香味,尝之辛麻。能消毒杀菌增香提鲜,但主要作用是提麻味,用途非标广,用量以需要的麻度而定量,在大量使用之前可用水炮一下,除去花椒的苦味。

    第十二种:白芷

    略带香味,微甜中带苦。有防腐增强食欲,提香提鲜之作用,常用于卤菜或火锅清汤锅底。红汤底料一般是不用的,药香味太重,所以清汤也要少用。

    第十三种:陈皮

    陈皮味偏苦,略带香味。可增香解腻、消胀化痰非常适合油腻的食材,也是很多调料粉的原材料,和其它香料筹一起即能组成复合型香味,又能抵消其它香料所带苦味。

    第十四种:甘草

    甘草气味不大,可以赋予食材的甜味,还可以去腥膻味,具有防腐和清热解暑、降火等功能,甘草虽好确不能过量,具专家解说对男人身体不好,但停用后几天就会自然恢复,1kg食材3克甘草即可。

    第十五种:良姜

    良姜具有芳香气,尝之辛略带苦。可增香解腻、止腹泻等功效。常用于牛羊肉这种腥膻味比较重的食材中,也是调配五香粉和十三香粉的原材料,1kg食材3克高良姜即可。

    第十六种:豆蔻

    豆蔻有四种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

    有浓烈的香味,尝之苦涩。具有开胃消腹胀都功效,还能给食材去腥增香,适各种烧制方法,1kg食材2克草豆蔻即可。

    第十七种:白扣

    白扣具有浓烈的芳香味,尝之涩口,具有开胃消食,抑菌杀毒,呈香提香等作用,常用于火锅、卤菜等,用法用量1kg食材可用5g左右。

    第十八种:红曲米

    红曲米味淡,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主要用于食物上色。一般卤菜多用。根据自己需要的颜色添加用量。

  • 厨房香料大全 83种香料名称及图解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 痰。 以下是不常用的:
    (28)橙叶,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陈皮相同。
    (29)乌梅,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于调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30)刀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31)龙眼肉=桂圆:无患子科乔木龙眼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可补气血,益心脾,可治失眠健忘等症。
    (32)山楂: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楂、山里红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33)枣=大枣: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枣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微温。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34)木瓜: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味酸,性温。可除湿利痹,缓急舒筋,消食,治脚气。
    (35)白扁豆=扁豆:豆科藤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健脾化湿,可治脾虚泄泻等症。
    (36)百合: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细叶百合或卷丹的鳞茎。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养阴,润肺,宁神。
    (37)青果=橄榄: 橄榄科乔木橄榄的果实。味甘、涩,性温。可利咽消肿,理气止痛。
    (38)芡实:睡莲科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湿,性平。可健脾止泻止带,补肾固精缩尿。
    (39)赤小豆: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可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40)佛手: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实。味辛、苦、酸,性温。能疏肝理气,化痰宽胸。
    (41)杏仁:蔷薇科乔木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苦味杏的成熟种子。味苦,性温,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42)昆布=海带: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味咸,性寒。可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43)桃仁:蔷薇科小乔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44)莲子: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可健脾止泻,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45)桑椹:桑科乔木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可补阴血,益肝肾,润肠通便。
    (46)榧子=香榧:红豆杉科乔木榧的种子。味甘,性平。可杀虫,润肺,缓泻。
    (47)淡豆豉:豆科草本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味辛,性微温。可解表除烦,可治外感风寒及温病初起,发热,可用于热病烦闷等症。
    (48)黑芝麻:亚麻科草本植物黑芝麻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补肝肾,润五脏。
    (49)蜂蜜: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成的糖类物质。味甘,性平。可补脾、解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50)莴苣:菊科草本植物的茎或叶。味苦,性寒,可治热毒、疮肿、口渴。
    (51)薏苡仁: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仁。味甘、淡,性凉。可利水渗湿,清热排脓,益肺健脾。
    (52)枸杞子:茄科灌木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补精血,益肝肾,明目。
    (53)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味甘,性平。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54)酸枣仁: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种子。味甘,性平。可养心安神,收敛止汗,治失眠。
    (55)牡蛎=海蛎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涩,性微寒。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56)代代花: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代代花的花蕾。味甘、微苦,性平。可理气宽胸,开胃止呕。
    (57)决明子: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58)莱菔子=萝卜子: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化积,止咳化痰平喘。
    (59)菊花: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降肝阳。
    (60)藿香: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化湿行气,和中醒脾,祛暑解表。
    (61)郁李仁:蔷薇科灌木欧李或郁李的成熟种子。味辛、苦,性平。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62)白果:银杏科乔木银杏的成熟种子。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止带。
    (63)薤白:百合科草本植物薤或小根蒜的鳞茎。味辛、苦,性温。可通阳开痹,温中理气。
    (64)香橼:芸香科小乔木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味辛、苦、酸,性温。可疏肝理气,化痰。
    (65)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66)火麻仁: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67)红花: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序。味辛,性温。可活血祛瘀,可治疮疡肿痛,跌扑伤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症。
    (68)麦芽: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的加工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回乳,用于食积停滞。
    (69)香薷:唇形科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70)鸡内金: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化坚消石,固精缩尿。
    (71)荷叶: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叶。味苦,性平。可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并可止血。
    (72)白茅根: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味甘,性寒。可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鲜用为佳。
    (73)桑叶:桑科乔木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风热,清泄肺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74)马齿苋:马齿苋科草木植物马齿苋的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可清热解毒,治痢,消痈。

    (75)芦根:禾本科草本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可清泄肺胃,生津止咳。鲜用为佳。
    (76)蒲公英: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痈,可治疮疡肿痛,咽喉炎症,肝胆疾患,尿路感染等。
    (77)益智仁: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可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
    (78)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味甘,性寒。可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79)胖大海:梧桐科乔木胖大海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寒。可清肺止咳,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80)金银花: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可清热解毒,可治外感风热,咽喉肿
    痛,热毒血痢等。
    (81)葛根: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味甘、辛,性平。可发表解肌,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82)鱼腥草:即蕺菜,也称侧耳根三白草科草本植物鱼腥草的茎叶。味辛,性微寒,有特殊香味。可清热解毒,排脓,宜生食。
    (83)山药:薯蓣科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可补脾养肺,益肾涩精。

    香辛料
    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根块等,或其提取物,具有刺激性香味,赋予食物以风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香辛料含有挥发油(精油)、辣味成分及有机酸、纤维、淀粉粒、树脂、粘液物质、胶质等成分,其大部分香气来自蒸馏后的精油。
    很多香辛料有抗菌防腐作用,同时还有特殊生理药理作用。有些香辛料还有相当数量的防止氧化的物质。常用香辛料的种类及香味特征机能:
    辣椒
    有强烈的辛辣味,能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一般使用辣椒粉,在汤料中起辣味和着色作用。

    根茎部具有芳香而强烈的辛辣气味和清爽风味,粉状汤料常用姜粉,液状汤料中易用鲜姜。
    大蒜
    有强烈的臭、辣味,可增进食欲,并刺激神经系统,使血液循环旺盛,根茎部有芳香和强烈辣味,在汤料中可掩盖异味,使香味宽厚柔和,但在粉状汤料中用量要适宜,不易过大,一般用量0.5-1%。
    香葱
    有类似大蒜的刺激性臭、辣味,干燥后辣味消失,加热后可呈现甜味。用于粉末调配汤料,使香气大增,用脱水葱叶,为方便面增添一片片翠绿的点缀,诱人食欲。
    胡椒
    有强烈的芳香和麻辣味,颜色有黑、白之分,一般常用白胡椒,麻辣汤料中必不可少,用量约1-2.5%。
    花椒
    有特殊的香气和强烈辣味,且麻辣持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麻辣汤料中常用。
    肉桂
    有特殊芳香和刺激性甘味,粉末汤料中用量为0.5-1%。
    大茴香
    有特殊芳香气,微甜。粉末汤料中用量约为0.5-1%。
    辛香味香料
    辛香味香料主要是指在食品调味调香中使用的芳香植物的干燥粉末或精油。人类古时就开始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芳香植物作为药物用于饮食,它们的精油含量较高,有强烈的呈味、呈香作用,不仅能促进食欲,改善食品风味,而且还有杀菌防腐功能。现在的辛香料不仅有粉末状的、而且有精油或油树脂形态的制品。辛香料细分成5类:
    1、有热感和辛辣感的香料,如辣椒、姜、胡椒、花椒、番椒等。
    2、有辛辣作用的香料,如大蒜、葱、洋葱、韭菜、辣根等。
    3、有芳香性的香料,如月桂、肉桂、丁香、众香子、香荚兰豆、肉豆叩等。
    4、香草类香料,如茴香、葛缕子(姬茴香)、甘草、百里香、枯茗等。
    5、带有上色作用的香料,如姜黄、红椒、藏红花等。
    混合香辛料
    混合香辛料,是将数种香辛料混合起来,使之具有特殊的混合香气。它的代表性品种有:咖喱粉、辣椒粉、五香粉。
    五香粉
    五香粉,常用于中国菜,用茴香、花椒、肉桂、丁香、陈皮等五种原料混合制成,有很好的香味。
    辣椒粉
    辣椒粉,主要成份是辣椒,另混有茴香、大蒜等,具有特殊的辣香味。
    咖喱粉
    主要由香味为主的香味料、辣味为主的辣味料和色调为主的色香料等三部分组成。一般混合比例是:香味料40%,辣味料20%,色香料30%,其它10%。当然,具体做法并不局限于此,不断变换混合比例,可以制出各种独具风格的咖喱粉。

  • 八角

    一、八角图片,八角属五味子科

    二、八角别名

    大茴香、八角茴香、五香八角、茴香、大料、八月珠、唛角、八角珠

    三、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茴香脑,还有茴香醛、对丙烯基苯基异戊烯醚等。尚含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挥发油及茴香脑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腹部疼痛,并能增进呼吸道分泌而用以祛痰。醇提取物在试管中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对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茴香脑还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四、八角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2. 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五、

  • 香辛料怎么使用及卤水配方

    一、香辛料怎么使用方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中医学源远流长又高深莫测,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很是讲究综合调理,每个处方都是根据某病人具体的实际症状对症下药。一位中医的成长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烹调工作者要想弄明白中医的来龙去脉将不是一件易事。然而香辛料只是中医医药的冰山一角,我们烹调工作者只是运用香辛料赋予食物的美味;但香料又是带有独特香味的中药材,食药两用、药食同源。为了美味与健康并存,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一下最基本的中药配伍相关知识。为此我花了较长的时间学习中医理论,琢磨出一个既简单实用又较为合理的香辛料配伍方法—–“上中下五香配伍法”。

    所谓:上中下五香配伍法 就是说上五香料为君药,中五香料为臣药,下五香料为佐药与使药,这样足以简单香辛料在配伍时运用复杂的中医理论,让我们对香辛料的盲点变得透明化、简单化,通俗易懂。

    中医处方是针对个人,而香辛料用于烹调是面向绝大多数人。前者是点,后者是面。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香辛料的香味虽不同,但多数性温或热,所以配伍是就相对容易得多。上中下五香配伍法巧妙的运用香料特殊的香味与药材基本的四性五味原则让烹调者轻松搭配香辛料。上中下五香配伍法是根据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基础而来的,用于香辛料配伍显得通俗易懂。

    君臣佐使 的现代解释: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具有味数少,用量大,药力强等特点。

    2.臣药,是辅助君药坚强治疗主病、主证的药物。味数稍为多于君药,用量与药力均较君药小。

    3.佐药,是用以加强君、臣药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4.使药,是方剂中具有引经与调和作用的药物。

    川式卤水

    动图封面

    (一) 配方 八角25克 桂皮15克 小茴15~25克甘草10克三奈10克 甘菘3~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草果15克 丁香5~15克 生姜100克 大葱150克绍酒100克冰糖350~500克 味精15克 精盐350~500克 鲜汤5000克精炼油50克 纱布袋2个

    (二) 调制

    1?将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宽松的纱布袋中并用细绳扎紧袋口;姜洗净拍破;葱连根须洗净挽结。

    2?将大块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一下,然后放在菜板上轻轻敲碎,再与精炼油一同入锅,用小火炒至呈深红色时,掺入500克沸水搅匀,即成糖色。

    3?锅置火上,掺入鲜汤5000克,放入姜葱,调入精盐、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烧沸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时,即成新鲜卤水。

    (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炒糖色时,必须用小火慢炒,且糖色应稍嫩一些,否则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按传统方法调制的卤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于新鲜卤水大都鲜味不足,加之近年来人们对鲜味的要求似乎已越来越高,所以在调制的过程中也可适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说明的是,在卤水中加入味精并不会起副作用,因为味精在160℃以上的温度中才会产生焦谷酸钠从而失去鲜味,而卤水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5℃。

    3?卤水中一般应加入嫩糖色,如此才会使卤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后,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从药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调和诸味及提鲜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后,卤水中仍可考虑加少许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浓,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一般来说,5000克鲜汤中丁香用量应控制在5~15克之间。

    5?用于制作卤水的大葱应保留其根须,那样可使卤水的味道更香。这可是一位多年制作卤水的老师傅传授给笔者的经验。

    6?上述卤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红,称为红卤,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卤。另外有人爱在卤水中加入干辣椒,那样就变成辣卤了。

    二、卤水的使用及保管方法

    (一) 卤水的使用

    1?凡动物性原料在卤制前均需先做氽水处理,否则原料直接下锅后,会导致卤水急剧减少,从而造成菜品口味过咸。

    2?一锅上好的卤水,应经常卤制鲜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这样才能增加卤水的鲜香味。有一句行话叫做“卤水越老越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猪肉和鸡、鸭、鹅、兔这类鲜香味较浓的原料,应与异味较重的牛、羊肉及各种动物“下水”如肥肠原料分开使用卤水,以保证卤水和卤制菜品的质量。

    4?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卤水的色泽、香味、咸度以及汤汁是否充足等,一旦发现某方面有所减少应及时补上,即我们常说的“缺啥补啥”。

    (二) 卤水的保管

    1,卤水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留下少数原料或香料的残渣,这时便需要进行过滤,以此来保证卤水的质量。

    2,卤水经反复使用后汤汁会变得比较浓稠,虽经过滤,但还需“清扫”,即用干净的动物血液与清水混合后,徐徐加入到烧沸的卤水中,这便是利用蛋白质的吸附和凝固作用,吸去卤水中的杂质,以使卤水变得清澈,讲究一些的还要用瘦肉茸对卤水进行“清扫”。但需注意,每锅卤水清扫的次数不能过多,以免卤水失去鲜香味。

    3,卤水中浮油要经常打掉,最好使卤水表面只保留薄薄的一层“油面子”。否则,油脂过多,容易使卤水变质?脂肪氧化变质所致 。

    4,卤水在不使用时,应烧沸后放入搪瓷桶内,令其自然冷却,且不要随意晃动。另外,桶底还应垫上砖块,以保持底部通风。若是夏天,卤水必须每天烧沸,如果有条件,还可放入冷库中存放。卤水在长期不用时,也应时常从冷库中取出烧沸,冷却后再放入库中。以上仅是笔者制作川式卤水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但烹饪是变化之学,所以读者在调制川式卤水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掌握卤水的用料及调制方法,这样才能调制出令人满意的卤水来。

    海鲜卤水

    动图封面

    原料:草果、花椒、干辣椒各5克,当归、甘草、小茴香各3克,白豆蔻4克,香叶10克,八角8克,桂皮2克,胡萝卜、精盐、芹菜段、香菜段、青红椒、广东米酒各50克,姜、葱各20克,味达美酱油100克,虾油、冰糖各10克,海鲜生抽75克,泰国鱼露25克,蔻嘉卤水汁3克,香糟卤15克,鸡汁5克,特级汤王20克。

    卤水配方

    制作:1、将草果、当归、白蔻、香叶、小茴、花椒、八角、甘草、桂皮、干辣椒洗净晾干,用纱布包裹成香料包。

    2、芹菜段、青红椒(去蒂去籽后切片)、姜(拍破)、葱(拍松)、胡萝卜切片均备用。

    3、汤锅内放入清水20公斤,加入料包、精盐、冰糖、味达美酱油、虾油、海鲜生抽、泰国鱼露、广东米酒、冠佳卤水汁、香糟卤、鸡汁、芹菜段、香菜段、青红椒、姜、葱、胡萝卜大火烧开,小火加盖熬半小时,放凉后过滤即成。

    特点:色泽棕红,咸鲜微甜、微辣。

    应用:适合卤制海鲜软体类、贝壳类,如鲜鱿鱼、虾蛄、基围虾、海螺、香螺、海瓜子、蛤蜊、膏蟹。

    注意事项:

    1、培植海鲜卤水时用料要齐备,否则难以形成卤水特有的风味,香料投放比例可根据食客口味略作加减,卤水卤制的是海鲜原料,海鲜以清淡为主,故香料选用的比例一定要前后统一,以免产生过浓或过淡的现象。

    2、此卤水卤制海鲜原料的时间不易过长,以免海鲜变老,其方法是将所卤制的原料经过初步处理,治净内脏及泥沙,经氽水后再放入卤水锅内,上火烧开后立刻端锅离火,放凉后浸泡约2小时,捞出即可。

    3、此卤水以清淡味鲜为主,在熬制过程中不需加油,但要将出锅的菜肴拌上适量的葱油,以增加成品香味、光泽。

    4、因为海鲜的腥味较重,所以此卤水不宜长期反复使用,使用两次以后,即要更换新卤水。

    潮汕卤水

    动图封面

    A.海天鲜味生抽2500克,美极鲜酱油1500克,冰糖2200克,片糖1550克,金杯牌泰国原汁鱼露750克,双鹤牌玫瑰露酒480克,粤山牌花雕酒600克,家乐牌鸡精900克,盐500克。

    B.干海马1对,干蛤蚧1对,猪骨7500克,老鸡4500克,烧鸭的鸭骨1500克,火腿肉250克,火腿骨500克,瑶柱250克,鱿鱼2只,大地鱼3只。

    C.花生油2500克,蒜瓣1500克,葱750克,香菜250克,洋葱150克,桂皮10克,八角10粒,草果8只,香叶15克,香果5只,白豆蔻5粒。

    D.八角、桂皮各50克,花椒10克,白胡椒、甘草各100克,香叶40克,丁香15克,陈皮5只,草果15粒,罗汉果2只,小茴香30克,白芷5克,香果、肉豆蔻各10粒,沙姜片150克。

    E.南姜2500克(去皮后约1500克),肉姜500克,香菜250克(洗净装袋)。

    F.姜500克,南姜1500克,葱900克,香菜250克(洗净待用)。

    G.色拉油2000克。

    1、B料中的干海马、蛤蚧、大地鱼入锅中小火火局10分钟至干待用;瑶柱、鱿鱼洗净,放入烧至六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3分钟待用;老鸡去头、去屁股后洗净,放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钟,取出后放入烧至八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3分钟,取出备用;鸭骨,猪骨、火腿肉、火腿骨放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钟待用。

    2、不锈钢桶中放入清水30千克,把以上待用的放入桶内慢火煮2小时;将F料放入桶中煮3个小时离火,过3小时后过滤。

    3、锅内放入花生油,小火烧至六成热时放蒜瓣、葱、香菜、洋葱、八角、草果(草果拍烂)、桂皮、香叶、香果、白豆蔻小火浸炸15分钟,捞出待用。

    4、将D料用水洗净,浸泡10分钟装袋备用。

    5、将汤大火烧滚,转慢火放入E料、D料和A料中的生抽、美极鲜酱油、冰糖、片糖、鸡精、盐慢慢搅动,待糖溶解后倒入炸后的C料大火烧开,最后放鱼露、花雕酒、玫瑰露酒搅匀后关火,过5小时后把卤水过滤,把袋装的东西连袋放回卤水内便成了潮州卤水。

    特点:色泽红亮,口味香醇。

    应用:可以用来卤制鸭头、鸭脖子、猪蹄、猪肚、乳鸽、兔子头等。

  • 常用食用50种香料大全

    香辛料也可称作辛香料,烹饪行业俗称香料。是对可广泛用于食品调味物质的统称。他们或具有强烈的香气,或具有刺激性的味道,可增加食物风味,提高食欲,利于消化等作用。现在通常所指的香辛料多数是香料植物的干燥物,他们可能是该植物的果实(如白豆蔻、八角)、皮(如桂皮)、叶(如月桂叶、藿香叶)、花蕾(如公丁香)、根(如广木香、高良姜),他们能够赋予食物特殊的风味、味感等。

    天然香辛料不仅具有香味可作调料,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翻开中医典籍,不难找到我们调料中所谓的香辛料,中医学上称为“香药”。所以在下对香辛料的定义为:来自天然的具有特殊香味或刺激性味道、具有食用保健与药用价值的植物(或物质)。川菜中的各类火锅、卤菜等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香辛料,使其行成了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美食。长期以来的食用实践证明了天然香辛料的安全性,其独特的香味、口感、滋味是如今许多添加剂所不及的。许多添加剂只能仿其天然香辛料的味,却不能达其天然香辛料的韵。

    香辛料用作烹调菜肴,不仅可以祛除原料本身的部分腥膻臊等异味,还能增加菜肴的香味;香辛料作为中药材,用于烹调可以调节人体机体功能,强壮体魄预防疾病等目的。

    一、认识并了解各种香辛料的性味归经

    1、姜黄:

    根部作为调料,味道辛辣,有轻微橙味,有特殊香味,可以增加菜肴金黄色。

    2、白扣:

    (白豆蔻、白蔻仁)

    作为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香味十足,做卤菜必备。

    3、白芷:

    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

    4、黄芪: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气虚衰弱,味道甘甜,去腥。

    5、草豆蔻:

    (草寇、草蔻仁、老蔻、老扣)

    香料植物,增加香味,去腥去膻。

    6、草果:

    (草果仁)

    调味香料,味苦,增加辛香。

    7、沉香:

    调味香料,增加辛香。

    8、陈皮:

    消火,祛湿,开胃,去腥。

    9、大红袍花椒:

    增加香味和麻辣口感。

    10、丹皮:

    有浓烈的特殊香味,味微甜,较为辛辣。

    11、当归:

    很足的药香味,入口先有甜味,然后是麻,卤料中常会用到。

    12、党参:

    味苦,去腥。

    13、丁香:

    香味浓,有麻舌感,起增香、去腥、增味等的作用。

    14、甘草:

    味甜,在卤水中起回甜作用。

    15、广木香:

    味道辛、苦,增加香味。

    16、桂丁:

    强烈芳香,味辛甘。

    17、桂皮:

    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增加香味。

    18、白胡椒:

    驱寒,下气,去腥去膻,增加辣味。

    19、红豆蔻:

    味辛,去腥。

    20、黄栀子:

    有轻微甘草的味道,回口微苦,用于增色。

    21、积壳:

    味辛甘,酸,去腥,增香。

    22、决明子:

    味苦、甘、咸,使卤菜入味。

    23、罗汉果:

    味甜,去腥,增加菜的色相。

    24、五加皮:

    味辛,去腥。

    25、柠檬干:

    去腥,提味,增加菜香。

    26、排草 :

    增香,常用于卤料中。

    27、千里香:

    味微辛,苦而麻辣。

    28、青花椒:

    增加菜的麻味和香味。

    29、肉蔻:

    (玉果、肉豆蔻、肉豆蔻、香果仁)

    香气浓烈,卤料中必备。

    30、山黄皮:

    提香,增甜。

    31、山奈:

    (三奈、三奈子、砂姜、沙姜)

    味辛甘,香气足,开胃消食。

    32、四川中江白芍:

    味苦、酸,去腥。

    33、香菜籽:

    增加菜香,去腥去膻。

    34、香果:

    香辛料,整粒品作为汤类、烹饪、腌制等用,粉状品常用于北方香肠。

    35、香茅草:

    味道香,微甘,味食香料,可研成粉用之。多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汁。

    36、香砂:

    气味辛凉,增加香味。

    37、香叶:

    (桂叶)

    香料,比较浓的香味,能为菜肴增香。

    38、八角:

    味道甘甜,内含有挥发油,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是卤料的必需品。

    39、小茴香:

    增香,去腥。

    40、紫苏:

    味道辛、香,炒田螺用的最多,味道非常香,也可用于牛羊肉。

    41、甘松:

    提味香料之一,香味浓厚,有麻味,是针对牛羊肉除异解骚的必用原料。

    42、辛夷:

    芳香四溢,是卤菜烤肉的必备材料。

    43、阳春砂:

    增香的作用,是做卤菜的佳品,价格算是昂贵。

    44、罗勒:

    芳香植物,味似茴香,香气四溢。

    45、莳萝:

    味道辛辣,有特异香气,可提升麻辣火锅的香辣味。

    46、荆芥:

    味辛、微苦,清香气浓。

    47、薄荷:

    芳香调料,味辛,增加香味。

    48、辣椒:

    增加辣味,去腥。

    49、红曲米:

    是糯米用红曲霉发酵制成,一般用于调色作用,着色能力非常强,而且也不褪色,稍微有酸味,陈久的质量最佳。

    50、紫草:

    根部用于川式菜肴中,呈红润色,90%作用用于调色,增香去异作用微小,量一定要把握好,量过多会呈现紫色。

    可以用于调味的香辛料品种很多,这里简单的介绍了部分常见常用的香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