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大厨

  • 八角形态特征

    八角又称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是药用和使用调料兼用的林产品,茴油(八角油)已广泛用作香水原料。1999年,广西八角林面积已超过20万公顷,产量达3万吨,其中千吨以上产量的县市就有宁明、龙州、防城港、藤县、浦北、苍梧、玉林、凌云、百色和金秀等。广西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八角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八角和八角油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位发展八角生产提供了契机。充分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八角生产,将对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 形态特征

    八角是茴香科植物,常绿乔木,植株搞10米以上,基径28-30厘米。10年生以上的树,树皮为灰白色,表皮略粗糙。50年生以上的树,树皮为灰黑色,有不规则浅裂。树冠呈圆锥形,冠幅5-50米,枝高约2米。枝条密集而纤细,木质脆,呈水平状想四周展开。单叶互生,无托叶,呈螺旋状排列,新叶肉质,老叶半角质或角质,椭圆形货披针形。

    八角的花为两性花,生于叶腋,具有花苞片。花柄长1.5-3厘米,花开时伸直,结果时弯曲。萼片2-3片,分离,其中有一至二片较大,覆瓦状排列。花冠呈球形,花瓣淡粉红色、深红色或淡紫色,每朵花6-9瓣。花丝15-19枚,长约0.5毫米。雌蕊分裂生于花的中央,雄蕊生于子房之下,子房内一室,胚珠倒立。

    八角果实排列成星状,为蓇葖果,呈八角形。鲜果绿色,老熟后为深紫色而无光泽,经加工干燥的果实呈棕红色有光泽。果实直径3-3.5厘米,成熟时开裂。种子呈椭圆形,平滑,为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种皮膜质,胚乳为白色,胚细小、白色。

    八角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农家品种,其中优良的品种有: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这些品种的特点是树形高大,树冠幅窄,枝条生长茂密,小枝下垂,树体结构紧凑,结果枝和营养枝协调,可充分利用光能条件大量结果,单株产量高,种子含油量高,油优质。

  • 八角茴香是什么

    八角,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乔木的果实,一般八个瓣,春季冬季开花,春秋季节果实成熟。生八角呈翠绿色,果实每瓣饱满肥厚,含水量大但油量小,有轻微的草香味,摘取后的生八角如不进行处理,果实颜色会由绿变黑,失去经济价值。成熟加工后的八角,颜色大红或者棕红,重量是生八角的三分之一,每瓣裂开,内含种子一枚,气味香醇。主要分布广西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一带,越南也有分布。
             

                                        翠绿的生八角

                                          大红八角

  • 鲁菜代表菜: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其做法是先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炮制而成。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

    典故

    九转大肠这道菜出于清光绪年间,最早由济南九华楼酒店厨师创作。店主姓杜,很有钱,在济南就开了九家店,他对九很感兴趣,所以他的店都带有九字。九华楼的厨师们研制出一道菜叫红烧大肠颇有名,此菜下料狠,用料全,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用料有砂仁、肉桂、豆蔻还有葱、姜、蒜及料酒、清汤、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烧完后再加上芫荽增添清香之味,盛在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有一次店主杜老板请客,当伙计端上这道红烧大肠后,众人尝此菜后赞不绝口,有一文人问道:“如此美味佳肴,不知取何美名?”杜老板很高兴宾客喜欢这道菜,但他也没给这道菜取名。于是便向文人说道:“烦请兄台为此菜取名如何?”文人不胜欣喜,他为了迎合店主的喜九之癖,又赞美厨师的手艺,于是取名为九转大肠,同坐问典出何处。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可与仙丹相媲美。从此,红烧大肠更名九转大肠。

    烹饪方法

    • 将熟大肠分别切成3厘米长段,把油处理干净在沸水锅中焯过捞出,沥干水。
    • 炒锅烧热,倒入猪油中火烧至七成热时,把大肠下锅炸至呈红色的捞出。
    • 净锅入底油,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烹入醋,加酱油、白糖、清汤、精盐、 绍酒,迅速放入大肠炒和,移至微火上烧,至汤汁收紧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盛入盘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 鲁菜代表菜: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是山东名菜之一。它选用章丘大葱和山东沿海刺参,经过精心烹制成菜,在色、香、味、形、质、养各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典故

    葱烧海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其起源与秦始皇的东巡有着不解之缘。相传,秦始皇三巡琅琊时,徐福为寻求长生不老药而远航,途中病倒,幸得当地渔民以海参和大葱烹制菜肴救治,徐福食后病愈,便将此视为“长生不老药”献给秦始皇,并赋予其“灵岛浮翠”的美名。这一传说虽带有神话色彩,但足以说明海参在当时已被视为珍贵食材,而葱烧海参的雏形也在此时期初现端倪。到了明清时期,海参已成为宫廷御膳中的常客,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清朝末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饮食文化的交流,葱烧海参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鲁菜中的一道代表菜品。在京城八大楼等著名餐馆中,葱烧海参更是备受推崇,成为宴请贵宾的必备佳肴。

    烹饪方法

    • 将水发嫩小海参洗净,整个放入凉水锅中,用旺火烧开,约煮5分钟捞出沥净水,再用300克鸡汤煮软并使其进味后沥净鸡汤。
    • 把大葱分别切成长5厘米的段(100克)和末(5克),青蒜切成长3.3厘米的段。
    • 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到八成热时下入葱段,炸成金黄色时,炒锅端离火中。
    • 葱段端在碗中,加入鸡汤100克、绍酒5克、姜汁2.5克、酱油2.5克、白糖2.5克和味精1克,上屉用旺火蒸1至2分钟取出,滗[bì]去汤汁,留下葱段备用。(小提示——糊葱油的制法:将熟猪油500克放入炒锅内,烧到八成热时下入葱段100克、姜片75克、蒜片50克,炸成金黄色,再下入香菜段100克,炸焦后,将以上原料捞出,余油即为糊葱油)
    • 猪油加炸好的葱段 、海参、精盐、清汤、白糖、料酒、酱油、糖色、烧开后移至微火煨两到三分钟。
    • 上旺火加味精用淀粉勾芡(小提示:芡汁下锅,不要马上搅动,稍等三四秒钟,再将其搅匀,淀粉糊化,使之明汁亮芡),用中火烧透收汁,淋入葱油,盛入盘中。
  • 宫廷御宴的座次

    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最为繁琐,其主要特征是处处体现着君尊臣卑。如历代朝廷举办的大宴、朝宴、外藩宴、千叟宴、修书宴、除夕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区别。        根据文献记载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中,清代宫廷在太和殿举办的正旦大宴,所用宴桌、式样、桌面摆设,所上的点心、群膳、冷膳、热膳以及所用餐具的形状、名称都不相同。
            首先,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中皇帝用御宴桌张设在殿内宝座前,殿 , 内两侧再设前引大臣,后扈大臣,豹尾班侍卫,起居官,内外王公, 额驸以及一、二品文武大臣和台吉,塔布囊,伯克等人员的宴桌共一百零五张。
            其次,在太和殿檐前下的东西两侧,陈中和韶乐、理藩院尚书、侍郎及都察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等人的宴桌。
            再次,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中丹陛上设宴桌四十三张,入宴的是二品以上的世爵、侍卫大臣、内务府大臣及表演喜庆舞、庆隆舞的大臣。最后,丹墀两翼的棚下陈三品以下文武官员的宴座。由此可见,宫廷宴会座次中的尊卑等级极为鲜明。
            再如,清朝皇帝平时一般多单独进膳,只有在新春佳节或者皇帝特许的情况下,才令总管太监传旨,由内宫后妃、皇子等陪宴,吃一顿团圆饭。即使是这样少有的家庭宴饮,也要表现出尊卑等级的特点。
            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中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两边分设头桌宴、二桌宴、三桌宴等,左尊右卑,皇后、妃嫔、皇子、王子、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所进餐品种、食用器皿也依其地位各有区别。
            如乾隆二年(1737年)除夕,乾隆传旨在乾清宫举办家庭宴会,乾隆用金龙大宴桌,坐北朝南;御桌左捶手,设皇后头桌宴一桌,娴妃二桌宴一桌,嘉妃、陈贵人三桌宴一桌;御桌右捶手,设贵妃头桌宴一桌,纯妃二桌宴一桌,海贵人三桌宴一桌。
            乾隆四十一年(1776)除夕,又传旨设家庭除夕大宴。乾隆宴桌的布置是:头路,松蓬果罩四座,青白玉盘盛点心五品;二路,一字高头点心九品;三路,圆肩高头点心九品;四路,红色雕漆果盒两副,苏糕四座;五至八路各上膳肴十品。全桌分八路,陈膳六十三品。
            此外,在膳桌东边,还陈奶子一品、小点心一品、满族油糕一品、炉食一品、鸭子馅临清饺子一品,米面点心一品。御桌左 边胨放金勺、叉子,右边摆羹匙、象筷,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里记载后妃的宴桌分两排,设在皇帝宴桌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宴桌上,按后妃地位之别,分绿龙黄碗、白里酱色碗、里外酱色碗、霁红碗,每桌有高头点心五品,干湿点心四品,银碟小菜四品。
            宴始,乾隆先在中和韶乐声中升上御座,尔后,总管太监步出殿外,皇后、妃、嫔、贵人、常在等依次入宴,在乐曲中,太监先给乾隆送膳盒一对,左盒盛红白鸭子大菜汤膳及粳米膳各一品,右盒盛燕窝捶鸡汤及豆腐汤一品,太监将食物取出后,再给后妃上汤膳和粳米膳各一品,盒膳传毕,传酒馔,皇帝的酒馔分五路,每路八品,共四十品,当皇帝酒馔摆完头路后,为后妃设各桌酒宴,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进酒后,后妃依次进酒,酒毕,又送果茶,接着后妃起座,总管太监启奏宴毕。
            至此,除夕之夜的皇室家宴便宣告结束。

  • 中国清代宫廷名菜

    宫廷菜是清代宫廷御膳房流传下来的风味莱肴,清康熙,乾隆年间,清宫的膳房已具相当规模。清代宫廷风味名菜、各种名宴、特色名菜、名点种类不计其数。        清朝宫廷名菜
            在色、香、味、形异彩纷呈的清宫名菜中,许多都是附典于肴、寓情于菜的典故名菜,它们更为直接地体现了御膳的文化特质。
            砂锅白肉
            要从百年砂锅居说起,清朝旧俗,皇室王府每年的祭神、祭祖典礼,总要以白煮全猪作为祭品,祭罢则上下同吃“祭余”。于是,吃白煮肉,便由祭祀而成为满族的一种食俗。据《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廷臣吃肉。其肉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此俗。”
            砂锅居饭庄是创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中华老字号。迄今已有267年的历史,从而积淀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记载和折**老北京地域文化的演进、发展,装载着清代满族、旗人、老北京食俗风尚的事儿、市井吃喝的影儿,有王府祭祀供煮白肉、砂锅居缸瓦市卖“神余”的“景儿”;更有新老北京餐饮业百年发展的历史变迁……成为京食俗文化的人文见证。
    传说皇帝赏赐的“白肉”,皆放于大红朱漆肉槽中,吃者席地而坐,用随身带的解牛刀,自片自食,以示不忘祖宗遗风。王府祭祀,常常将剩余的肉分赏下人,更夫们也常可一饱口福。
             后来,曾在府内煮白肉的厨子,与定王府更夫一起,在更房旁边临街处盖了几间小房,弄来府内煮肉的大锅,小白肉馆就此开张,取“和和顺顺”之意,请人写了“和顺居”字号。由于白煮肉取料地道(皆为青一色的“鞭猪”,即从京东赶来的活猪,猪龄六七个月,体重120斤,膘肥二指上下),现杀现煮(头天宰,当晚煮,次日卖),烹制精细,所以很快名播远近。
            其制法是:取通脊和软硬五花肉,刮洗干净,锅底铺猪骨,一次加足汤水,先武火烧开,再文火白煮。煮够工夫,取出晾凉,去掉皮骨,按部位加工分售,于是那口直径四尺、深三尺的煮肉大铁锅,被传说成神奇的大砂锅,只要注入一锅清水,一夜之间就会化成满锅油汪汪的白汤。肉香为锅涂上一层神异色彩,锅的神话又给肉香添上无形的翅膀。很快,人们只知“砂锅”,不管“和顺”,店主也索性将“和顺居”改叫“砂锅居”了。
            荷包里脊
            荷包里脊,是清宫的一道传统菜。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制。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随身佩带用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以装钱装物或作为衣外的装饰物。上面用金丝花线绣有花鸟虫鱼图案,形象美观,色彩鲜艳。御厨便模拟荷包的样子,创制了此菜,后成为宫中名馔。

  • 清代宫廷菜—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菜,又是给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的吉祥菜。只因它的造型奇特,口感鲜香,而赢得太后的赞赏。后来演变成为京菜、苏菜及粤菜谱中有代表性的菜品。

           据说,当年皇太后的寿宴设在大报恩寺里。为庆寿诞,宫里宫外文武百官都忙活开了。有一天,素来静寂的大报恩寺上空飞来许多珍禽异鸟,一会儿凌空飞翔,一会儿盘旋庙宇之间,还不时发出百鸟齐鸣的悦耳之音清代宫廷菜,充满了吉祥和热烈气氛,引来过往的行人驻足观赏。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光绪皇帝的耳中。他问:“能不能再设法做一道‘百鸟朝凤’的寿菜,寿诞之日献上,岂不让老佛爷更高兴!”经过多番议论之后,后官主管便决定立即试制“百鸟朝凤”。

           寿诞之日到了。大报恩寺里珍禽雅集,百鸟争鸣。五彩缤纷的飞鸟,舞动着美丽的翅膀飞上飞下,发出动人的乐音。慈禧太后大喜过望,也比往昔分外的精神。寿宴开始了,后宫主管亲手捧上鲜香四溢的美馔“百鸟朝凤”,端端正正地摆在诸多佳肴正中。看着珍馔,听着光绪皇帝向她做的介绍,皇太后不住地点头赞许。席间老人家谈笑风生,并对平生头一次品尝到的“百鸟朝凤”美味更是赞不绝口。她把制作此馔的御厨美美地夸赞了一通,还让皇上一定要多赏他们的金银。

           后来,宫中后妃及皇亲国戚做寿都用此菜。随着朝廷的军政要员出巡各地,逢到做寿也用此菜。于是,“百鸟朝凤”就传于各地。北京、湖北、广州等地都曾经流行过,不过菜肴名称及其用料略有变化,在广州曾经被改为“百鸟朝凤凰”,现在各地仍称“百鸟朝凤”,但用料与旧时不同,有的取用公鸡头、鸡脯肉和鸡蛋、鸡皮制成凤凰,再取用凤尾虾、鲜虾肉制成小鸟形,制成百鸟朝凤形状。

  • 中国传统宫廷美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曾将中国的饮食文化誉为中国在世界上的骄傲,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说:“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因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没有往日的辉煌,到今天,只有少部分经典的传统饮食被保留了下来。那么到底有哪些美食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魅力呢? 1、宫廷奶酪
           北京宫廷奶酪曾是在元、明、清三朝皇家独享的宫廷小吃。原味的宫廷奶酪“浓、稠、凉、细、滑、香、甜”,用瓷碗装着,倒过来还能做到“纹丝不动、一滴不洒”!现在,这小小一碗奶酪大概8块钱一碗,品质、品味儿都不错!
        2、宫廷豌豆黄
            豌豆黄既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正宗的宫廷饮食,是当年御膳房根据民间小枣“糙豌豆黄”改进而成的。制法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色味俱佳,细腻纯净,入口即化。豌豆黄是慈禧的最喜爱的小吃之一,据说当年慈禧在北海歇凉,无意遇到了做豌豆黄和芸豆卷的,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后传入宫中。现在春季正是吃豌豆黄的好季节,在北海的仿膳饭庄、传统的庙会上等都能吃到。
        3、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州传统的名菜,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也是清宫满汉全席中首推的美味。皇家佛跳墙以刺参、广肚、鱼翅、鲍鱼、瑶柱、鸽蛋、火腿、蹄筋、鸡鸭等20多种山珍海味为原材料,加骨汤、绍酒、白萝卜球等辅料和多种百年不变的香料精工调配,再以荷叶密封于酒坛中,用文火煨制而成。味道荤香醇厚,鲜美绝伦,浓香醉人。据说,道光年间几个秀才品尝这道菜后,发出“坛起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感慨,才被正式冠以“佛跳墙”之名。据说,毛主席当年就特地去福州品尝了这道菜。
        4、太和饼
            方出《清太医院秘录医方》,是一首食疗保健,健脾益气方剂。方中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均为健脾益气佳品,其中芡实兼有固涩之功,茯苓兼有利湿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气利湿邪,颇有配伍之妙。现代研究表明茯苓(见前面)、白术、山药、莲子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山药可降血糖、降血脂,而莲子、芡实尚有抗癌作用,可见本方养生益寿抗衰作用并非一般。
        5、清宫茯苓糕
            此为清宫食疗秘方。茯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益寿药。现代研究证明,茯苓主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组胺酸、麦角甾醇等,具有镇静和降血糖作用。茯苓聚糖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莲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芡实,《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主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6、老北京宫廷酸梅汤
      酸梅汤是北京的传统饮品,老北京人都爱喝酸梅汤。其实,酸梅汤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古籍中所载的“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而我们现在喝的酸梅汤起于清代宫廷,它比西欧传入我国的汽水要早150年。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加深,酸梅汤越来越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而在目前众多的酸梅汤品牌中,正宗酸梅汤当属九龙斋了。
            九龙斋出身于乾隆年间御茶坊。当年,乾隆皇帝下令改善饮食结构,要替代当时容易发胖的酸汤子。御茶房便将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起熬制成酸梅汤。酸梅汤一问世,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也受到了王公大臣们的追捧,被誉为“清宫异宝”。
      后来配方传至民间,发展成为“京都第一酸梅汤”九龙斋。光绪三十二年刊《燕京岁时记》说:“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以前门九龙斋为京都第一。”九龙斋在社会的变迁中历经波折,直到2009年燕京集团与故宫博物院紧密合作,搜集、整理了宫廷御茶房酸梅汤配方(即原九龙斋酸梅汤配方),以现代科技打造九龙斋,才使得这个百年品牌重新焕发青春。
      现在的九龙斋正宗酸梅汤严格按照宫廷秘方制造。在原料选取上,九龙斋挑选上等青梅作为乌梅原料,然后将乌梅、桂花、甘草、陈皮、山楂等原料用冰糖熬制,再利用现代化设备经冷却、沉淀、离心、过滤等工艺制成酸梅汤。而在制造工艺上,九龙斋酸梅汤则严格按照宫廷秘方要求,采用传统熬制工艺,经过两次70分钟熬制而成。因此,九龙斋呈现给消费者的不仅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宫廷酸梅汤,更是中国的宫廷饮食文化。

  • 冰糖与白糖有何区别 ,和在烹饪中的用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可以接触到冰糖和白糖,但你知道这两者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区别吗?来吧,带你看看这两种糖到底区别在哪里,在用法上又有什么区别。

    冰糖与白糖的区别:

    1、白糖是由甘蔗提取出红糖,然后经过洗涤、离心、分离、脱光等工序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白糖细分为白沙糖和绵白糖。

    2、冰糖是在白砂糖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块状结晶再制品。冰糖分为单晶冰糖和多晶冰糖,单晶冰糖色白,透明状,杂质少,纯度高。多晶冰糖更大块,纯度没那么高,有白色、微黄、微红、深红等颜色。

    3、白糖和冰糖的化学成份都是蔗糖,白糖是细小的颗粒状,白糖是更大的方块状。

    4、在烹饪中白糖主要是用来提鲜用,而冰糖则用来炒糖色更多。

    5、冰糖品质更纯正,更不容易变质,所以要比白糖更好保存。

    冰糖与白糖在烹饪中的用途:

    白糖一般在那在各种甜品美食,如面点、烘培、糕点、给菜肴提鲜调味、还有拔丝菜系的菜肴等,如果做馒头、蛋糕、甜品、糖醋排骨、糖醋鱼、拔丝香芋,拔丝地瓜等。

    冰糖在烹饪过程中一般都是用于炒糖色、红烧、炖、煮中使用比较多,比如炖冰糖雪梨、冰糖银耳、红烧排骨、红烧猪脚等之类的菜肴。

  • 草果是什么香料?香料的鉴别与使用

    一、草果

    草果是制作卤水、火锅、红油时经常会用到的一味香料。

    它的香气浓郁、其籽有苦味、去腥效果非常的突出,在卤制牛肉、羊肉、羊蹄、猪蹄等腥膻味较重的原料时用量较大。

    使用的时候建议去籽。

    优质的草果颜色为红棕色、个大、饱满,香气浓郁,个小、潮湿、香气平淡者不宜购买。

    一般每100斤卤水用量在30~50克之间。